近日,一项旨在促进国内消费的以旧换新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该政策自2024年起实施,初期投入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至2025年资金规模已扩大至3000亿元,支持范围也从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扩展至电动自行车、手机等数码产品以及家装等多个领域。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成功带动了超过1.3万亿元的销售额,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仅凭1620亿元的中央补贴资金,就拉动了超过1.6万亿元的消费市场。这一显著成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以旧换新政策实际效果的广泛讨论。
为了深入分析以旧换新政策的具体影响,相关部门对2025年上半年以旧换新的各类别补贴及销售额进行了详细梳理。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中泰国际等机构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汽车消费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占据了较大比例,同时家电、手机等数码产品以及电动自行车等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尽管以旧换新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补贴的实际贡献仍需进一步评估。例如,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这些商品的销售额会是多少?补贴与无补贴之间的销售额差异,才能真正反映以旧换新政策的实际效果。尽管这一数据难以精确获取,但相关机构仍尝试进行了大致估算。
从补贴金额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央与地方的补贴资金比例约为9:1,合计补贴超过1800亿元。然而,根据各类商品的补贴标准和申请量推算出的补贴上限却高达2334亿元,这其中的差异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家装等品类领取渠道和数量的限制、地方政策差异、耐用消费品更新周期的变化以及补贴资金使用的阶段性波动等。
进一步分析显示,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增长的乘数效应显著。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5%,其中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等品类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显示出政策对消费市场的强劲拉动作用。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了52%,进一步凸显了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然而,以旧换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乘用车等高价值商品的补贴投入较大,但所带来的净增加销售额相对有限,投入产出比不高。补贴商品单价越高,享受补贴的人群越集中,这不利于政策的公平可及性和普惠性。因此,有专家建议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规模,并将补贴品类从耐用消费品扩大到必需品和服务消费等领域,以降低补贴门槛,激发居民新增消费行为。
同时,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看,以旧换新政策不仅对纳入补贴的消费品有直接拉动作用,还对整体消费具有间接拉动效应。例如,购车后可能会带动车内装潢和相关车用商品的消费;购买手机或平板后可能会引发对配件的需求等。这些间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循环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