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大分化:险企表现从-60%至1412%不等

时间:2025-08-08 20:21:3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呈现极端分化,行业观察新视角显现

短期健康险市场近期数据波动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最新统计,2025年上半年,该领域综合赔付率呈现出显著的分化趋势,从北京人寿的-60%负赔付率到国华人寿的1412.19%高赔付率,极端案例频现,为行业观察提供了新的透视角度。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的巨大偏差虽看似异常,实则反映了行业的多种现实因素。北京人寿的负赔付率归因于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释放和业务收缩,而国华人寿的高赔付率则源于业务规模小却遭遇大额理赔。理赔滞后性、业务策略调整及大数法则在某些情况下的失效,也是造成赔付率波动的重要因素。

短期健康险,作为保险公司向个人销售的一年及以下且不保证续保的健康保险产品,近年来以医疗险、惠民保等形式迅速普及。银保监会早在2021年便要求保险公司每半年披露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的整体综合赔付率,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然而,尽管综合赔付率是衡量保险公司赔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其波动性却不容忽视。

赔付率的分化不仅体现在极端数值上,行业整体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约六成的保险公司综合赔付率低于50%,而部分公司则远超这一水平。这一现象背后,是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风险定价、业务规模及风控管理等方面的差异。

尽管短期健康险市场面临赔付率波动的挑战,但政策层面的支持与创新实践的不断涌现,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近期,上海等地多部门联合发布措施,旨在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强化服务能力,鼓励创新实践,并推动数据赋能。

在政策推动下,商业健康保险正逐步成为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然而,保费增速的放缓也成为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上半年,全行业健康险保费增速仅为2.3%,显示出市场增长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健康险的持续稳健发展,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应对挑战,保险公司纷纷进行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例如,中国人寿推出首款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保险,太平洋健康险则发布针对乳腺癌复发的保障产品,将保障范围延伸至术前阶段。众安保险则在可保责任上首次放开外购药械,进一步拓宽了保障范围。在服务端,圆心科技等公司通过院店联动模式,将处方转化为全周期药物治疗管理,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实施,医药、医疗、保险三方的融合创新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医保局与金融监管总局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旨在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医保目录与商保目录的设立,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支付通道,有助于实现患者快速可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