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尽管尚未迎来全面复苏的春风,但作为医药领域的关键一环,其最艰难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行业底部已经稳固,特别是在2025年后,领军企业的业绩开始显现回暖迹象。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却出现了不同的市场选择。例如,“国产影像设备领军者”联影医疗,在业绩反弹的关键时刻,却遭遇了来自员工持股平台的减持动作。
8月3日,联影医疗发布公告,披露了员工持股平台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及上海影董计划在8月1日起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337.66万股,占总股本的1.62%。若按当前收盘价计算,这一减持计划将套现约17.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员工持股平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联影科技的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
其实,这并非员工持股平台的首次减持。早在IPO前,这些平台共取得了6205.59万股,持股比例为7.53%。2023年8月22日,这部分股票开始流通,随后在2024年3月,员工持股平台就抛出了减持计划,最终减持约747万股,套现约8.9亿元。2025年8月22日,联影医疗还将有2.3亿股解禁,占总股本的28.01%,这无疑将对公司股价构成短期压力。
联影医疗的崛起,离不开其灵魂人物薛敏。薛敏出生于1957年,湖北麻城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专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得磁共振物理专业硕士学位。他在国外深造并工作后,毅然决定回国创业,以解决国内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问题。1998年,他在深圳创立了深圳迈迪特仪器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1.5T超导磁共振系统。尽管后来迈迪特被西门子收购,但薛敏借此机会进入了西门子,并结识了后来的合作伙伴张强。
2010年,借着医改的契机,薛敏与张强在上海共同创办了联影医疗。他们致力于覆盖全线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坚持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联影医疗迅速成长,推出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设备,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并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站稳了市场。2022年8月,联影医疗成功登陆科创板。
然而,即便是联影医疗这样的行业龙头,也难以完全避免行业周期的影响。从业绩上看,联影医疗在2019年至2023年间实现了从营收29.79亿元到114.11亿元的飞跃,净利润也从亏损转为盈利19.74亿元。但进入2023年后,行业周期下行,联影医疗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在2024年下滑了9.73%和36.08%,股价也一度跌破100元/股,市值缩水至800亿元以下。薛敏的个人身家也因此受到影响,在2025年全球百富榜上的排名下滑。
尽管如此,随着2025年的到来,医疗器械行业开始显现复苏迹象。联影医疗作为行业领头羊,其业绩也有所回暖。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42%,净利润同比增长1.87%。同时,股价也开始企稳,年内涨幅达到4.62%,市值重新站上1000亿元大关。
政策层面也对医疗器械行业给予了支持。近期,国家医保局连续召开座谈会,聚焦医保支持创新药械,涵盖创新医疗器械从研发到进院支付的全链条。国家药监局也推出了全链条支持举措,加速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转化。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正式启动,特别强调了“反内卷”原则,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联影医疗的业绩回暖和政策支持,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信心。尽管短期内仍面临解禁压力等挑战,但随着真正创新需求的爆发,市场对于头部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估值或将迎来重构。联影医疗作为行业佼佼者,有望在业绩放量的推动下,实现股价的进一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