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起,尽管IPO发行注册速度有所放缓,但资本市场却迎来了并购重组的热潮,这一变化得益于“并购六条”政策的出台。该政策被视为资本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上市公司向高质量转型。
与众多参差不齐的企业争相冲刺IPO不同,当前政策更倾向于支持现有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探索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资本提供了有效的退出渠道,增强了市场的整体流动性。政策的调整无疑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5月,证监会进一步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确保“并购六条”能够全面落地实施。此举大大提升了政策的宽容度和交易的灵活性,为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9月24日并购新政发布以来,上市公司披露的资产重组案例已接近2000起,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过200起,并购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
从受理情况来看,近年来重大资产重组的数量和成功率均呈现显著增长。2023年,沪深交易所共受理重大资产重组47起,其中25起成功注册生效,过会率为53%。而到了2024年,尽管受理数量有所减少,但成功率却大幅提升至72%。截至2025年7月,交易所已累计受理重大资产重组45起,接近2023年全年的受理量。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五新隧装的重组项目成为北交所首单在审重组案例。
在“并购六条”的推动下,跨界并购成为上市公司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政策明确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跨行业并购,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跨界并购的限制。近年来,随着传统行业上市公司转型需求的日益迫切,跨界并购案例不断涌现。在已受理的重大资产重组中,跨界收购占比达到14%,涉及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新质生产力领域。
政策还提升了监管的包容度,允许交易双方以多元化的评估方法为基础协商确定交易作价,并自主选择是否设置业绩承诺。这一变化使得上市公司在收购未盈利标的时更加灵活。自“924”新政以来,已有9起涉及亏损标的的重组案例获得受理,占比达到15%。这些标的公司多处于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前沿领域,尽管未实现盈利,但因其行业地位和未来发展潜力而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适度放缓的背景下,一些曾寻求IPO未果的企业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并购标的。这些企业在规范性上相对较好,尽调难度较低,且并购对价通常低于IPO估值,因此成为上市公司“抄底”的好时机。以近期受理的并购重组为例,标的公司中曾有9家接受过IPO辅导或申报后撤回,占比达到15%。这些企业分属创新药、半导体等热门赛道,估值较IPO预期存在大幅折价。
随着并购重组市场的持续升温,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上市公司通过这一途径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政策的不断优化也将为并购市场提供更加宽松和灵活的环境,推动资本市场向更加成熟和稳健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