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观测到“新生行星系”起点,揭秘太阳系演变奥秘

时间:2025-08-13 00:01:5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的诞生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奥秘之一。尽管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太阳系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由尘埃和气体云在引力作用下坍缩而成,但关于其初期的具体细节,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然而,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这一古老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研究由荷兰莱顿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首次观测到了一个与太阳系诞生初期特征极为相似的“婴儿行星系统”。这一发现不仅令人兴奋,更引发了对太阳系起源和行星科学理论的深入讨论。

在璀璨的猎户座中,有一个被称为“猎户座分子云复合体”的星际结构,这里仿佛是恒星的摇篮,孕育了无数颗璀璨的星辰。而在这一复合体内的M78星云一角,有一颗编号为HOPS-315的Ⅰ类原恒星,成为了这次研究的焦点。这颗恒星距离地球约1370光年,正处于形成初期,其位置和姿态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机会。

尽管HOPS-315中心的核聚变尚未启动,无法发出可见光,但科学家们通过韦布空间望远镜在红外波段对其进行了观测。令人惊讶的是,在吸收谱线中,除了常见的冰、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外,还发现了气态的一氧化硅和富含一氧化硅的硅酸盐结晶固体。这一发现引起了研究团队的极大兴趣。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研究团队求助于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通过这一射电望远镜阵的观测,科学家们首次精准地捕获到了太阳系外一个新生行星系统形成的“起点时刻”。这一发现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让科学家们得以窥见太阳系的婴儿时代。

这一新发现对于理解太阳系起源和行星科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科学家们主要通过陨石和小行星样品来研究太阳系起源,而这次观测则是首次在天上直接观测到原行星盘中固态颗粒成形的过程。这不仅有力地验证了太阳星云盘模型,更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观察太阳系自身演变历史的机会。

随着对HOPS-315系统的持续跟踪观测,科学家们有望更深入地了解其结构、温度、物质分布与交换过程。这将有助于验证或修订行星系统形成理论,揭示行星形成的初始条件,并预测行星系统后续的发展过程。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这一发现也可能提供新的线索。有机物在太阳系小天体中的广泛存在一直是个谜团,而未来的观测或许能够揭示它们来自何方,何时进入原行星盘,以及何时融入小天体的。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