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得到了生动展现。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内,机械臂精准抓取,人形机器人格斗表演精彩纷呈,每一个动作都预示着机器人产业规模的不断攀升。
与一年前的WRC相比,人形机器人的变化尤为显著。那时,A、B展厅虽同样布满了人形机器人,但能真正动起来的却寥寥无几。而今,摔倒问题已不再是参展商的担忧,几乎所有参展商都能自豪地介绍自家机器人已落地的应用场景。从单纯的“炫技”到“量产落地”,这一转变尤为明显。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高达27.8%,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WRC期间,一个引人注目的信号是,宇树科技推出的双足人形机器人R1,起售价仅为3.99万元。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预测,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有望大幅下降。这一预测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参展商们不得不面对两个问题:订单量能否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是否已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价格竞争?
在工业场景方面,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仍处于示范阶段。然而,近期曝光的多个大单显示,工业场景正成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战场。如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金额高达9051.15万元。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则表示,无论是工业、服务还是医疗场景,只要存在相对简单的岗位,人形机器人都有发挥的空间。
对于宇树科技R1降价可能引发的价格战,业界看法不一。灵宝CASBOT创始人、董事长张正涛认为,产品降价取决于产品定位,宇树降价的那一款属于小型产品,降价是对供应链的利润控制。对于具备全操作能力的人形机器人而言,技术才是根本,价格不是制约点。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张延柏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价格战应该不会愈演愈烈,但整体行业价格的普惠化趋势明显。
在成本下降的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落地将成为可能。李通以海外市场为例,指出劳动力成本高、能接受的价格也高,而机器人成本不断下降,最终实现拐点时,大规模落地将开始。他还透露,擎朗智能在海外市场的订单增长迅速,至少有50%的增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人形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然而,技术创新需要时间,保持长期主义精神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硬件层面,解决工程问题是影响量产的关键一环。只有打开需求市场,才能够有机会优化供给端的量产条件,实现规模化。
当下制约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规模化落地的最大问题是具身智能大脑。工业操作实操数据集严重缺乏,导致工业操作底座大模型亟待突破。为了推动具身智能的发展,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数据采集工厂,以训练具身智能模型,提升机器人的泛化能力。
在WRC展区内,技术与订单在现实中交会。帕西尼TORA-ONE机器人在精细操作能力上的展示,让人看到了具身智能的未来。而宇树机器人格斗场的火爆人气,则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娱乐领域的巨大潜力。京东展区的交易平台更是将技术与市场紧密相连,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