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九年财务造假近两百亿,*ST高鸿面临退市严惩

时间:2025-08-13 08:13:58来源:诗与星空编辑:快讯团队

近年来,中国财政部对各大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及中央企业发出了严查虚假贸易的指令,旨在净化市场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央企方面,相关部门已发布了多项通知,明确列出了“十不准”要求,并加大了对虚假贸易行为的追责问责力度。

虚假贸易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背离主业的贸易、无商业实质的贸易、融资性贸易、空转与走单贸易、循环贸易、异常贸易、非标仓单交易以及内控缺失的贸易。这些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对央国企的真实业绩构成掩盖,误导投资者决策。

在上市公司层面,虚假贸易的严重后果尤为突出。近期,证监会公布了对*ST高鸿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决定,其核心问题正是虚假贸易。据调查,*ST高鸿自2015年起,通过子公司深度参与了一场由南京庆亚主导的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骗局,涉及空转、走单贸易。该公司还通过IT系统等产品的虚假贸易持续虚增业绩,造假规模逐年扩大,累计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98.76亿元。

这场持续九年的财务造假不仅虚增了营业收入,还导致了巨额的虚假利润。经查证,*ST高鸿九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其中2019年虚增利润占比竟高达当期披露利润的64.88%。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资本市场规则,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证监会对此作出了严厉处罚,对公司罚款1.35亿元,并对9名涉事董监高合计罚款2675万元。其中,董事长和时任总经理被罚750万元并市场禁入10年,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被罚600万元并市场禁入5年。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实际控制人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对于如何识别虚假贸易,市场专家指出,虚假贸易往往伴随着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表现不佳甚至为负数的现象。同时,收现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当收现比小于1时,说明当期的销货没有收回足额的现金,应收账款挂账增多,存在坏账风险。尽管*ST高鸿的造假手段较为隐蔽,但通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和收现比的综合分析,仍能有效排查出虚假贸易的蛛丝马迹。

进入2024年,*ST高鸿的财务状况已经严重恶化。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骤降75.31%,直接原因是多重经营困境的叠加效应。财务造假事件的曝光导致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流失,业务拓展陷入困境。同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进一步加剧了融资困境,使得公司难以维持正常运营。

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虚假贸易不仅损害企业信誉,更对投资者和市场造成深远影响。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严惩虚假贸易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与正义。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