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了显著增长。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总营收达到2272.49亿元,同比增长38.23%,调整后净利润为215.06亿元,同比增长69.78%。在这些亮眼的数字中,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今年上半年,小米汽车等业务营收达到了398.43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63.6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25.58%。尽管该业务仍面临经营亏损,约为8亿元,但相较于去年全年62亿元的净亏损,亏损幅度已大幅收窄。小米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汽车等业务有望提前实现盈利,这一消息无疑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米汽车的销量也在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小米汽车销量超过15.75万辆,是去年全年销量的1.15倍。特别是6月底推出的小米YU7车型,上市后即受到市场热捧,尽管7月才开始交付,但已将单月交付量推至3万辆以上。目前,小米SU7和YU7的交付周期分别在34-41周和41周以上,显示出市场对小米汽车的强烈需求。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对汽车业务的盈利前景表示乐观。他预计,小米汽车业务将在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实现盈利,这将使小米成为新势力车企中汽车业务最快盈利的公司。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不考虑芯片等其他创新业务,小米汽车业务的盈利速度可能会更快。
然而,在亮丽的财报背后,小米汽车业务仍面临不少挑战。产能问题首当其冲。小米汽车一期制造基地年设计产能为15万辆,二期基地投产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年。但小米今年全年的汽车交付目标是35万辆,这意味着即使二期基地投产,产能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自二期基地建设完成的消息传出后,小米汽车的交付周期进一步延长,SU7和YU7的等待时间分别达到了34周以上和41周以上。
为了应对产能压力,小米汽车正在加速提产。不少车主表示,自己的新车比预计交付日期提前了数周。然而,外部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小米YU7上市后短短一个月内,多个品牌推出了同级同类产品,如理想i8、乐道L90等。特斯拉也推出了加长版的Model Y L,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华为智选车体系下的纯电问界M8和新款智界R7也即将上市,给小米汽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