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领域,一个操作系统的成功往往不仅仅取决于其技术实力,更在于其能否构建一个繁荣的生态体系。鸿蒙,作为华为倾力打造的操作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自2019年鸿蒙初露锋芒,到2025年7月,华为宣布鸿蒙操作系统5的终端数量已突破1000万大关。与此同时,开源鸿蒙(OpenHarmony)的产品总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9亿台,汇聚了800万开发者。这一组组数据,见证了鸿蒙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的华丽蜕变。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教授,长期关注鸿蒙的发展,通过深度访谈百余位关键人物,对鸿蒙的成长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形容鸿蒙的成长是一个“不可能的故事”,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生态体系的蓬勃发展,鸿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开放生态的巨大潜能。
鸿蒙的诞生,源于华为对科技生态的深刻洞察和外部环境剧变的应对。从2019年之前的“开车”阶段,专注于技术战略布局,到外部环境剧变后的鸿蒙1.0正式亮相,鸿蒙始终坚守“开放共建,价值共享”的理念。通过“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分布式理念和“1+8+N”全场景战略,鸿蒙打破了设备孤岛,实现了无缝协同,为生态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鸿蒙的生态体系中,开发者是核心动力。华为通过持续降低开发门槛、提供易用的工具和丰富的资源,激发了开发者的创新热情。特别是“鸿蒙校园开发者计划”,覆盖了百余所高校,激发了年轻开发者的创新活力,为鸿蒙生态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年轻的开发者,以纯粹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驱动,不断开发出各类实用的小工具和创意原型,为鸿蒙生态带来了无限可能。
合作伙伴则是鸿蒙生态的赋能者和行业创新的中坚力量。基于鸿蒙开放平台提供的分布式能力、统一接口和安全特性,合作伙伴在各自的领域深耕场景化创新,将开放技术的潜力转化为解决行业痛点的实际价值。例如,南方电网基于鸿蒙开发的电力物联网“电鸿”解决方案,实现了电网海量终端设备的统一接入和智能协同,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功案例,不仅证明了鸿蒙生态的开放性和赋能性,也为鸿蒙生态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用户则是鸿蒙生态的基石和进化推手。鸿蒙不断收集、分析和处理用户意见,将用户的真实体验和反馈作为驱动迭代优化的核心输入。用户的规模化增长,推动了鸿蒙生态的持续发展。每一次用户的点击和反馈,都在默默塑造并验证着鸿蒙生态的演进方向,助力鸿蒙坚定地走上了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鸿蒙的成功,是开放生态实践的典范。它证明了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从卓越产品到繁荣生态的飞跃,需要创新逻辑的根本转变——从封闭式单点突破转向开放式协同共创。华为近二十万研发人员的集体智慧,以及持续数十年所构筑的技术根基,为鸿蒙生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底座和创新能力保障。而鸿蒙生态的繁荣,则得益于开发者、合作伙伴和用户的深度协同和价值循环。
鸿蒙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开放、协同和共赢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科技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只有秉持开放初心,激发协同力量,才能共创价值,抵达共赢。鸿蒙的成功,不仅为华为赢得了荣誉,更为整个科技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