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界熟知的斑马智行,近日正式迈出关键步伐,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由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联手培育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即将踏入资本市场的广阔舞台。
历经十年深耕,斑马智行已从最初探索“互联网汽车”概念的试验田,蜕变成为覆盖800万辆汽车、引领智能座舱领域的佼佼者。其成长轨迹,不仅见证了智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映射出企业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的决心。
斑马智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其招股书详尽披露的产品矩阵中得以彰显。一个由“操作系统+AI引擎+生态服务”构成的三层架构,如同精密的机械装置,各部分紧密协作,缺一不可。这一架构不仅奠定了斑马智行在智能座舱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斑马智行的经常性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从2022年的38.8%增长至2024年的48.4%。这一变化被资本市场视为企业抗周期能力的重要体现,意味着斑马智行的商业模式正逐步从项目制的一次性交易向可持续的服务型收入转型。
在研发方面,斑马智行不吝投入,2022年至2024年间累计研发支出超过30亿元,占同期收入的比重均保持在高位。这笔巨额投入换来了2,153项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高达84%,彰显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
然而,高额的研发支出也带来了连续三年的净亏损。尽管2024年的净亏损较2022年有所收窄,但距离盈利仍有差距。这反映了智能软件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变现慢”问题,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收入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市场的验证。
在智能汽车领域,斑马智行的IPO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核心供应链企业纷纷启动IPO计划,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更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智能汽车头部企业成功上市或启动IPO进程。这一趋势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加剧了行业竞争。
智能座舱作为智能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国内乘用车市场智能座舱渗透率正以每年约11%的速度增长,2024年已达到73%,其中新能源车市场更是高达88%,接近标配水平。这一趋势为斑马智行等智能座舱提供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IPO对于斑马智行而言,不仅意味着短期资金压力的缓解,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方面,IPO有助于提升品牌公信力,吸引更多车企客户;另一方面,通过上市融资,斑马智行可以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然而,如何在保持独立性与利用股东资源之间找到平衡,仍是斑马智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智能汽车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华为、百度等巨头的入场,使得竞争从技术比拼升级为生态与资本的综合较量。斑马智行等初创公司需要通过上市增强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行业变革。
斑马智行的上市之路,不仅是对自身十年技术沉淀与商业探索的肯定,更是智能汽车产业链创业公司在资本化道路上的缩影。在这场由资本推动的行业变革中,谁能率先通过资本杠杆巩固技术壁垒与市场份额,谁就将在未来的行业格局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