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小卫星星座初具规模 “云遥一号”拟2026年底前完成90颗发射组网​

时间:2025-09-08 03:48:36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我国商业气象小卫星发展再获突破——9月5日晚间,搭载云遥一号27星和爱神星留轨试验平台的谷神星一号(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卫星及试验平台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云遥一号27星作为科学实验卫星,配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反演大气参数的遥感设备,将开展在轨技术验证与业务化应用示范,为大气探测等领域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据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哈琳介绍,卫星完成发射后将按流程开展平台与载荷的在轨测试。待数据质量评估达标后,相关数据将同步推送至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系统及多家用户机构,支持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目前,“云遥一号”系列卫星已形成规模化布局,截至本次发射前已有46颗卫星在轨运行,预计2026年底前将完成90颗卫星的全球组网。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贾志宏透露,为应对极端天气频发带来的监测需求升级,气象部门正加快构建“风云卫星为主、商业卫星为辅”的天基观测体系。通过印发《关于促进商业气象小卫星发展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发展路径,推动卫星遥感数据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国已发射两代四型21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8颗在轨运行,服务覆盖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整体实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商业气象小卫星凭借“小、快、灵”的独特优势,成为风云卫星观测体系的重要补充。其可开展掩星探测等专项任务,显著提升大气要素监测的时空分辨率。例如,掩星探测技术通过分析导航卫星与低轨卫星间的信号遮掩现象,获取高精度大气廓线数据。去年底,“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与“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已纳入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系统,每日可提供4.5万条掩星廓线产品。

风云极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徐娜指出,商业卫星数据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与风云卫星数据同步质检,已广泛应用于数值预报、台风监测等业务场景。中国气象局通过建立数据试用、评估、准入、推广的全链条管理机制,并发布载荷发展建议,持续推动商业卫星数据产品国际化。目前,欧美多国已出台政策促进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我国亦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向国际气象界推广小卫星数据应用成果。

随着技术迭代与规模效应显现,以天目、云遥为代表的商业气象小卫星星座正加速形成。中国气象局成立的掩星气象探测数据应用专班,已推动相关数据在气候研究、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实效。这种“主辅结合”的观测模式,不仅强化了我国气象精密监测能力,也为全球气象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