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浙江、广东等地之后,华北、华中地区也迎来新一轮快递价格调整。这场始于南方的涨价潮,正以更快的速度向全国蔓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调价不仅是价格层面的变动,更折射出快递行业长期“低价换量”模式下的深层矛盾。
从7月义乌率先启动调价,到8月广东单票价格上调0.4元,再到9月河南、京津冀、山东等地跟进,这场贯穿南北的价格调整已形成明显趋势。以河北为例,作为全国第四大快递大省,其9月5日实施的最新价格标准显示:0-0.3公斤包裹不得低于1.4元,1公斤以内1.8元,超1公斤部分每公斤底价增加1元。这种调整对当地电商产业冲击显著——某河北商家透露,其店铺单件利润不足1元,日均发货量1000-2000单,调价后利润直接归零,部分商家甚至出现“倒贴发货”现象。
数据揭示了更深层的行业困境。过去十年间,我国快递业务量从不足100亿件飙升至1700亿件,但收入增速仅为业务量增速的一半。2025年上半年,六家上市快递企业延续“量升价跌”态势,多数企业毛利率跌破10%。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国快递平均单价从2015年的13.40元/件降至2024年的8.02元/件,降幅近40%。这种“低价换量”模式,迫使行业进入调整周期。
山东青岛的案例更具代表性。9月8日,当地快递价格正式上调,从事假睫毛电商的石先生在调价前4小时才收到通知。其拼多多店铺日均订单3万单,每单利润1-1.5元,此次每单成本增加0.5元,意味着每日利润减少超1.5万元。“今年涨价幅度是往年的3倍以上”,石先生表示,其合作的极兔、中通等四家快递企业同步调价。面对成本压力,商家陷入两难:提价可能流失客户,不提价则难以维持运营。目前,部分商家正尝试通过优化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消化成本。
派费问题成为快递员关注的焦点。青岛快递员陈先生日均派送300余件,每件派费0.9-1元,但此次调价未涉及派费调整。“派费不变,意味着工作量增加但收入未涨”,陈先生担忧,若末端网点无法获得足够收益,服务质量可能受影响。此前有快递企业试点派费上调,但部分省区截留部分涨幅,导致末端实际收益有限。
专家指出,提价仅是行业变革的起点。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反内卷需要系统性变革,包括优化行业生态、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等。他强调,若仅依赖提价而忽视用户体验,可能导致消费者流失。当前,部分快递企业已开始探索差异化服务,如推出“准时达”“定制包装”等增值服务,试图通过价值竞争替代价格竞争。
这场波及全国的快递调价潮,既是行业对长期低价模式的修正,也是转型升级的契机。如何平衡企业利润、商家成本与消费者体验,将成为决定行业未来走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