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滨江区的一处赛事会场内,尽管夏末的燥热还未完全消散,但近三小时的线下路演带来的紧张氛围,早已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备受瞩目的全球农创客大赛,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业创新团队齐聚一堂,共同角逐农业科技领域的荣誉。
“参加这次比赛,一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成果,助力我们打开中国市场;二是想让这些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农民。”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参赛选手在赛后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特别提到,中国在农业创新方面的出色表现,让他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坦桑尼亚SafeSip团队、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脱颖而出,分别荣获金、银、铜奖。比赛前三名不仅会获得由拼多多资助的“项目推进种子资金”,金银奖团队的负责人还将受邀参加在罗马举行的2025年粮农组织科学与创新论坛,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农业科创成果。
本届大赛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加快推动数字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而SafeSip团队的获奖方案,恰好精准地解决了东非农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等七个东非国家,水生病原体导致的家禽死亡率高达58%,许多小农户因此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颗粒无收。SafeSip团队设计的“五级仿生超滤系统+太阳能IoT监测+分级订阅”方案,为小农户提供了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农户只需插卡接入数字系统,就能实现“即用即付”,轻松检测水中病原体含量或净化家禽饮水。考虑到当地不少农村地区没有通电,团队还特意采用了太阳能物联网技术,确保系统在没有电网支撑的情况下,也能实时监测水质、提前预警风险。试点数据显示,使用该方案后,当地家禽传染病发生率显著下降,死亡率大幅降低。
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则以年轻的力量,为农业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支由10人组成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队长胡义勇笑着说:“我们是敢用少年大将军。”自2022年12月组建以来,他们深入养猪场收集数据,处理了20多万条养殖信息,最终让系统具备了“听声辨病”的能力。通过识别猪的生咳、浅咳、干咳等不同声音,系统能提前7天预警呼吸道疾病,将病害防控的关口大大提前。团队还开发了24小时不间断的AI视觉识别与多传感器融合智能装备,替代传统人工巡检。该装备能实时捕捉猪只的体温变化、采食量、运动频率等细微异常,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情况,就会立即推送预警,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则将创新目光投向了温室高附加值作物。他们将纳米材料VOC传感器贴在番茄叶片附近,这些小巧的传感器能捕捉到植物染病前释放的极微量气体,再结合AI模型分析,能在病害症状出现前2~3天发出警报。未来,团队计划先将首批产品应用于CEA番茄温室,随后扩展到其他温室作物和露地栽培,并推出低成本版本,让资源有限的小农户也能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
除了获奖团队,其他参赛团队也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创新方案。匈牙利团队利用高空智能气球搭建监测系统,低成本实时观测农田灌溉、病虫害及野生动物侵害情况;乌干达团队依靠太阳能技术支持农田灌溉与冷链仓储;泰国团队结合卫星遥感与AI,精准预测预警秸秆焚烧风险。这些方案虽未进入前三名,但同样为全球农业与粮食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届大赛评委、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卫龙宝在点评时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找兼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项目,真正能让更多地区的小农户受益。各个团队从设计理念到技术应用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在服务小农户上体现出强包容性,期待这些项目能尽快落地推广。”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办公室主任马文森也表示:“现在气候变暖、资源减少,这些挑战威胁着数百万小农户和农村社区的生计。今天看到的创新方案,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思路。未来,我们会继续推动这些创新方案从地方试点走向全球落地,助力实现‘提升气候韧性、供应链效率和营养安全’的目标。”
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在决赛现场表示:“发展数字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未来三年,拼多多会依托‘千亿扶持’计划,进一步发挥数字化优势,继续支持全球农业创业者和工作者,帮助农村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他还强调:“作为以农业起家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我们始终把农业当作长期核心战略。不仅要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更要持续加码农研创新的‘最初一公里’,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这场全球农创客大赛虽然已经落幕,但它所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从东非小农户家的禽类饮水系统,到中国养猪场的AI监测装备,再到美国温室的植物预警传感器,这些充满“科技范儿”的创新正被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角落。它们虽规模不大,却能精准解决小农户面临的难题,汇聚成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