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的研发与测试创新基地在天津正式启动建设。该基地不仅服务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还将拓展至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前沿装备产业,形成覆盖多领域的综合性创新平台。
据规划,新基地总投资近20亿元,建成后将设立36个专业化试验室,涵盖智能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核心领域,包含超过千项研发测试项目。目前,部分试验室已投入运营,其中整车视觉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室备受关注。该实验室通过模拟人眼视线与视角,对抬头显示、全景环视、倒车影像及车内显示屏的成像质量进行量化评估,为智能座舱技术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中汽智能科技智能座舱测试技术室主任张世琦介绍,实验室采用多谱段动态光环境模拟技术,可复现清晨、黄昏、夜间等真实光照条件,并借助地面棋盘格标识物统一成像标准。实验室首次引入视觉假人系统,能够实时高仿真采集车内显示影像,为技术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安铁成表示,新基地的建设将重构产业创新模式,填补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全价值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空白。未来,基地将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服务全球的核心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宣布新增多项严苛安全测试标准,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在一项超国标正面碰撞测试中,子弹车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15°角度及35%重叠率撞击目标车辆,结果显示目标车A柱(前挡风玻璃与车门间的支撑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形。
另一项整车翻滚叠加电安全测试中,目标车从25米高坡翻滚后,电池包被立即拆下并浸入1米深水中2小时,期间电池包绝缘及密闭性表现良好。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叠加3倍国标碰撞能量的左右夹击测试,以及追尾与侧碰叠加测试(同一目标车先后遭受60公里/小时的追尾和侧碰)也同步开展,全面检验车身结构与电池安全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秦丽蓬强调,安全是汽车产品的首要因素。通过极限工况测试,中心旨在推动车身材料、结构设计及约束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