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内容社区平台小红书因信息内容管理问题被相关部门约谈。据“网信中国”通报,小红书平台在热搜榜单等关键环节多次出现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及琐事类内容,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针对此问题,小红书官方迅速发布公告,表示将“诚恳接受批评,全面落实整改措施”。
事实上,小红书热搜榜单的争议并非首次出现。业内人士指出,平台商业化进程加速与用户活跃度密切相关,而明星八卦类内容因其天然的话题性,成为吸引流量的重要手段。近期市场消息称,小红书估值持续攀升,IPO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为满足资本市场期待,平台正加速探索商业化新路径。
在商业化布局方面,小红书近期动作频繁。用户发现,App主界面新增“市集”入口,占据底部导航栏黄金位置。该页面整合市集直播、买手橱窗、新品首发等频道,采用“双列流”展示商品笔记和带货直播,并细分穿搭、家居、美护等垂直领域。参与过“红猫计划”的商家付磊表示,小红书此举意在扶持“白牌”商品及小众品牌,避免与抖音、天猫等传统电商直接竞争。
为进一步推动商业化,小红书于8月12日宣布组建“大商业板块”,将商业部与交易部合并,由COO柯南与CMO之恒共同领导。此前,小红书商业化体系以广告和电商两条独立业务线为主,2024年广告收入达216亿元,占整体收入的72%。此次调整旨在实现电商与广告业务的深度协同,解决商家痛点,打通商业闭环。
内部架构调整的同时,小红书也在优化团队管理。据前商业化部门员工透露,团队绩效考核周期频繁变动,从双月调整为季度,后又改回双月。近期,平台发布全员通知,宣布将公开评审员工绩效评分制度,以提升团队战斗力。这一举措虽能激发竞争,但也增加了员工压力。
作为月活用户超3.5亿的平台,小红书的社区流量变现始终面临挑战。商家林伟指出,小红书是“长链路种草平台”,用户决策周期较长,与抖音的“即时性冲动消费”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为保护社区调性,小红书在商业化上采取谨慎策略,信息流广告和直播带货均逐步推进,避免过度营销破坏种草氛围。
然而,整合大商业化团队后,如何平衡商业化与社区生态成为关键问题。小红书新栏目“市集”的推出便体现了这一矛盾。平台表示,“市集”将避开传统大促,突出社区原生内容优势,探索内容驱动的电商增长路径。但临近“双11”,商家对优惠宣传的限制感到困扰。女装店铺商家王羽称,文案需避免突出大促字眼,只能用“清清清”“不买后悔”等擦边词替代。
为吸引商家入驻,小红书推出“百万免佣计划”,自9月1日起未来一年内,对全行业商家前100万元支付交易额免除佣金,仅保留0.6%的支付渠道成本。但商家对长期合作仍存疑虑。据多位商家反映,小红书日常电商佣金按类目收取,多数品类在5%左右,远高于拼多多的0.6%~1%。这导致部分商家将小红书视为“引流池”,关键交易仍导向其他平台。
商家生态的完善是小红书商业化进程的核心。2024年,小红书电商GMV达4000亿元,但与抖音(3.5万亿元)、快手(1.39万亿元)相比仍有差距。为提升竞争力,小红书今年8月开放“灵犀”数据工具,上线“种草直达”功能,并先后与天猫、京东达成“红猫计划”“红京计划”合作。9月4日,“种草直达”商业产品全面向全行业开放。
尽管数据溯源功能更新至超过30天,以彰显“种收一体”效果,但商家对平台数据基建仍存不满。王羽指出,小红书电商端缺乏“部分发货”功能,只能选择“全部发货”,易引发客户投诉。在售后体系、商家生态运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小红书仍需重投入。
随着IPO进程加速,小红书需交出一份更具说服力的商业化答卷。商家王羽表示,今年8月以来,小红书提前开展线下行业宣讲会,为“双11”大促蓄水。平台鼓励店播,提供流量扶持及明星买手对接机会。然而,服务商运营思路与商家需求存在分歧,广告投放ROI(投资回报率)成为主要矛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