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同花顺易峥减持理由引争议,精准踩中散户痛点险失多年信任根基

时间:2025-09-16 02:52:4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当一家以服务散户为核心的企业,其掌舵人抛出“让渡市场机会”的减持理由时,这场资本市场的戏剧便注定引发轩然大波。同花顺董事长易峥的68.4万股减持计划,不仅因2.47亿元的市值规模引发关注,更因公告中“激活市场活力”的表述触碰了投资者最敏感的神经。

这场风波的源头可追溯至2022年。彼时市场低迷,易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稳定股价,却在三年后以“释放流动性”为由计划减持。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在投资者眼中演变为“高位套现”的嫌疑。社交媒体上,质疑声浪迅速攀升,部分股民直言这是“诱导接盘”的套路。面对舆论压力,同花顺在9月9日凌晨紧急叫停减持计划,但朝令夕改的决策已让市场对其治理能力产生疑虑。

同花顺的崛起史,本质上是一部精准捕捉散户需求的商业史。上世纪90年代,创始人易峥凭借“龙虎榜”期货分析软件切入市场,单套软件售价高达12万元。1997年转型证券领域后,公司抓住“5.19行情”机遇,其研发的超级主站成功支撑2000人并发访问,奠定技术优势。2001年开创的“免费基础+增值服务”模式,更是通过298元至8万元不等的会员体系,构建起覆盖散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矩阵。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布局更为关键。2006年推出的手机炒股软件,通过与运营商深度合作,实现金融信息精准推送。至2009年,移动端用户突破500万,贡献超80%营收。同年创业板上市后,公司持续拓展B端业务,为券商、基金提供系统维护与智能推广服务,形成C端与B端并重的业务格局。

当前同花顺坐拥3500万月活用户,是东方财富(1700万)与大智慧(1170万)之和的两倍有余。但光鲜数据背后,业务结构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2024年年报显示,增值电信服务与广告推广服务合计贡献86.95%营收,而东方财富同期证券业务占比超七成,基金代销贡献24.5%,形成“券商+基金销售+金融数据”的多元化生态。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两家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分化——当市场波动时,同花顺的业绩波动幅度显著大于东方财富。

散户群体既是同花顺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业绩波动的根源。中国A股2.4亿投资者中,散户占比超99%,但信息劣势、交易冲动、从众心理等特征显著。同花顺通过i问财智能问答、Level-2行情、条件单等工具,既帮助散户提升决策效率,也无形中放大了其追涨杀跌的弱点。社区论坛与热度榜的设计,更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强化了羊群效应。这种深度绑定使得公司营收与市场景气度高度同步——2023年资本市场低迷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7.07%;2024年行情回暖后,营收与利润分别增长17.47%和30%。

东方财富的崛起正在改写行业格局。凭借证券牌照与基金代销业务,其用户规模虽不及同花顺,但用户粘性与商业价值更高。股吧社区的互动设计,使得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出同花顺用户30%。这种差异化竞争下,同花顺早年积累的用户规模优势正被逐步稀释。

易峥减持事件暴露的,是企业在资本市场博弈中的认知错位。当“让渡市场机会”的表述遭遇散户“被割韭菜”的集体记忆,信任裂痕便难以修复。尽管公司及时终止减持计划,但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用户信任,将成为其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命题。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