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这颗地球的天然卫星,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而其背面仿佛被刻意隐藏,直到1959年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首次掠过,拍摄下29帧图像,人类才得以窥见月球背面的真容。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月球正反两面竟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
月球正面布满了暗黑色的月海玄武岩,宛如一片片黑色的“海洋”,而背面则截然不同,月海玄武岩极为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古老的高地和密密麻麻的陨石撞击坑。这种“阴阳两极”的地貌特征,让科学家们对月球背面充满了无限遐想。最近,一项惊人的发现再次将月球背面推上了风口浪尖——科学家探测到月球背面存在约2180万亿吨的神秘异物,这一数字足以让任何人对月球背面的秘密产生浓厚兴趣。
关于这2180万亿吨神秘异物的身份,科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小行星撞击留下的残骸。月球作为地球的“挡箭牌”,经常遭受小行星的撞击。例如,2022年3月4日,一个重约3吨的飞行物就撞上了月球背面的赫茨普龙环形山,留下了两个巨大的撞击坑。然而,与这次发现的2180万亿吨异物相比,3吨的撞击物简直微不足道,因此这种猜测似乎难以成立。
另一种说法则指向了某种特殊的矿物质。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与正面截然不同,其月壳厚度约60千米至80千米,比正面厚了不少,且玄武岩分布面积仅约3%。在这种独特的地质条件下,月球背面有可能形成一些地球上从未见过的特殊矿物质。此前,“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撞击坑中发现的不明胶状物质就引发了广泛关注。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这可能是撞击形成的角砾岩,可能是附近撞击坑溅射物的撞击熔融角砾岩,也可能是新鲜撞击坑成坑时形成的撞击玻璃凝结角砾岩。因此,这次的神秘异物也有可能是类似物质。
还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2180万亿吨神秘异物是否与水有关?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约45.6亿年前,太阳系外侧诞生了原始碳质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由冰、有机物和矿物尘埃积聚而成。后来,其中一部分小行星跑到了太阳系内侧,为地球带来了水和碳等物质。那么,月球背面是否也接收了这样的“馈赠”呢?碳质小行星富含水及挥发分,在撞击月球时,水有可能部分保留在月表。此前,我国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洋团队就基于嫦娥四号巡视器获取的数据,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别出了年龄在1个百万年以内的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这说明,富含挥发分的碳质小行星撞击可能仍在为月球提供水源。因此,这次的神秘异物有可能是含水的矿物质,或者是水冰与其他物质混合形成的。
目前,关于月球背面这2180万亿吨神秘异物的身份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试图揭开这一神秘面纱。而公众也对这一发现充满了兴趣,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展开讨论,猜测这神秘异物究竟是什么。无论结果如何,这一发现都将为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带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