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厘米级精准!360°灵动!哈工程“海龟”水下机器人开启探测新篇

时间:2025-09-23 02:08:59来源:小AI编辑:快讯

在南海的碧波之下,一台直径约70厘米的水下机器人正以优雅姿态穿梭于珊瑚礁间。它紧贴海底,与礁盘仅隔数厘米,航行时掀起的沉积物微乎其微,即使鱼群从旁掠过,也能灵活调整方向,如飞盘般轻盈地避开障碍。这台名为“海龟”的敏捷型水下机器人,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工程学院王刚教授团队研发,标志着水下探测技术向精准、高效、环保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传统水下机器人常因螺旋桨搅动泥沙而破坏海底生态,观测数据也因沉积物干扰变得模糊。全球珊瑚礁退化问题日益严峻,但潜水员每年仅能在有限时间内观测,且无法触及深水区。王刚团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捕捉到这一痛点后,将研究目光转向海洋生物,试图从自然中寻找解决方案。经过对数十种海底动物的研究,他们发现海龟倾斜拍动前肢的推进方式既能减少水体扰动,又能保持高效推进,这为机器人设计提供了灵感。

然而,将生物特性转化为技术方案并非易事。团队成员刘开鑫回忆,设计过程中,机器人的形状和推进器布局对上升速度影响显著,但无前例可循。他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究机器人、推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最终推导出低扰动航行性能与推进器布局及外形参数的数学公式。这一公式使研发初期即可预测机器人构型的低扰动性能,无需反复试验,极大提高了效率。对比试验显示,传统机器人靠近海底时激起半米高的泥沙云,而“海龟”机器人几乎不泛起涟漪,沉积物干扰降低90%,实现了近海底环境观测的厘米级突破。

为满足珊瑚观测需求,“海龟”机器人需贴近海底工作,距离珊瑚不超过1米,以捕捉颜色细节。这要求机器人具备超高灵敏度,能瞬时调整姿态。传统水下机器人依赖“定点跟踪”模式,类似地面车辆按既定路线行驶,无法在狭小缝隙中侧身穿过。团队提出将姿态信息融入算法,使机器人如章鱼触手般灵活,实现360度自由调整姿态。王刚解释,这一创新如同为机器人增添了“手腕”,使其能全向旋转。

在稳定性提升方面,团队曾面临传感器噪声放大的难题。直接获取角加速度需进行微分,会将噪声放大200倍。刘开鑫突发灵感,提出“三点惯性测量感知方法”,通过将测试点移至机器人两端,用半径乘以切向加速度直接获得角加速度。实验显示,搭载该方法的机器人数据噪声降低76.2%,响应时间缩短1.1倍,倾角控制稳定性提升7.16倍。在载荷实验中,机器人面对4公斤冲击载荷时,能在0.45秒内完成姿态修正。

实海测试中,“海龟”机器人展现了惊人的敏捷性。科研人员在海底设置宽度1米、高度0.8米的异形框架,要求机器人完成打结任务。这台宽度0.93米的机器人从容应对,仅用3分钟即完成任务,突破了水下航行器在复杂地形全域机动的技术瓶颈。国际期刊《自然·通讯》赞誉其“开辟了敏捷型水下机器人的新方向”。目前,团队正为“海龟”机器人增添更多功能,如搭载微距摄像头捕捉珊瑚虫呼吸动作,配备机械臂实现定点驻留观测,使其成为“海底监控站”。在深海采矿中,多台“海龟”机器人可协同作业,通过大模型精准定位矿源,兼顾开采效率与生态保护。

更多热门内容
邦彦技术与阿里云强强联合,共筑NuwaAI平台开启数字人创作新纪元
双方深入合作打造的NuwaAI智能体数字人平台,面向创新企业和个人用户,零门槛个性化的打造自己的数字人IP,发挥商业创造力,让数字IP创作像自拍一样简单。并依托通义系列大模型及百炼大模型平台,重构人机交互范式…

2025-09-23

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从大模型到智能体,场景化投资前景剖析
今天分享的是:人工智能专题:从大模型到智能体——人工智能+场景的投资展望 报告共计:31页 《人工智能专题:从大模型到智能体——人工智能+场景的投资展望》报告首先探讨“什么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指出大语言模型如…

2025-09-23

科技浪潮下的生活变革:AI赋能未来,智能高效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医疗领域,AI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在教育领域,智能教学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当然,科技的发…

2025-09-23

18个月估值破百亿!Sierra凭生成式AI重构客户体验,明星团队如何掘金AI客服赛道?
金融科技公司 Brex 也是 Sierra 的客户之一,其运营团队在合作中总结了三点经验:首先,AI 工具必须让业务和技术人员都能方便使用管理,才能在全公司落地;其次,无论客服、运营还是工程岗位,员工角色都…

2025-09-23

蓝思科技携手Rokid!49克智能眼镜成东博会贵宾礼,彰显中国智造实力
由蓝思科技与Rokid共同开发的Rokid Glasses智能眼镜作为大会指定贵宾礼品正式亮相,展现了中国智能制造的技术水平与创新实力。 制造工艺方面,蓝思团队通过反复调试轻量化材料工艺,在“减重、续航、显示…

2025-09-23

邱泽奇谈AI:智能时代需理性看待,允许多样性共筑认知新图景
这需要我们去挑战它,让它在不同视角的观点中迭代,最终收敛出一个对人类而言相对靠谱的回答。首先,一个具有主动性的人,会带着过去的知识积累,对AI输出的每一条内容都会打问号,去质疑和检验,与降智没有关系。 在北京…

2025-09-23

AI浪潮下算力需求激增,绿色算力底座如何筑就发展新引擎?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自2025年初国产大模型DeepSeek发布以来,其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等方面展现出的强劲实力,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的缩影。当下,人工智能通过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算力基础设施…

2025-09-23

立讯精密开盘涨停引关注,或因与OpenAI携手开发消费级AI硬件设备
消息面上,OpenAI被曝已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消费级AI硬件设备,立讯精密将负责至少一款产品的组装。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此前曾发文称,OpenAI与io合作的新形态AI硬件设备预计将在2027年…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