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不必迷信“洋指数” !π指数拓展领域 助力中国科研评价体系自主发展

时间:2025-09-24 08:06:15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在市科协主办的上海科技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大会上,π指数项目组公布了《物理学期刊π名单》及《2024年π指数分析报告》。这项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科研评价指数,在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领域连续实施十年后,首次将评价范围扩展至物理学领域,并计划于明年向化学领域延伸。这一跨越学科边界的探索,标志着中国在构建自主科研评价体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π指数的诞生源于对国际科研评价体系的反思。十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多提出疑问:“为何我们缺乏自己的科研评价指数?”2014年自然指数推出时,其仅涵盖68本期刊且多为旗下子刊的评价方式,引发了国内科学界的质疑。上海尚思研究院首席科学官李党生当时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副主任,他指出这种局限性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全面反映科研机构的真实水平。在此背景下,以“科研机构论文产出评价指数”全称命名的π指数应运而生,其名称取自英文缩写PI与数学常数π的谐音。

针对国际评价体系的缺陷,π指数构建了多维度的评价指标。项目组精选119种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期刊作为数据源,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论文作者贡献、期刊影响力等因素,形成了包括π值、π商在内的系列指标。李党生解释称,这种设计能更精准地定位科研机构,例如某些小型研究所虽论文数量有限,但篇均影响力突出,通过π商指标可得到客观评价。这种精细化赋分方式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的认可,他认为相比自然指数的简单统计,π指数能更公正地反映学术产出与贡献。

在物理学领域,π指数的拓展具有特殊意义。项目组从全球范围内遴选出覆盖光学、核技术等14个子领域的119本期刊,其中19本为中国期刊。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崔晓峰指出,许多达到国际水准的中国物理学期刊长期被国际指数忽视,而π指数的收录将有助于提升这些期刊的话语权。市科协学术部副部长葛朝晖透露,国家自然基金委已要求受资助项目将20%以上的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π指数的发布正是引导科研成果回归国内的重要举措。

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在物理学领域的论文发文量已居世界首位,但在《自然》《科学》两本顶级期刊的发文量仅为美国的一半。这种差距促使中国科学界保持清醒认知,避免在排名竞争中迷失方向。π指数项目组主管张永娟强调,该指数坚持数据驱动与专家深度参与,避免了商业排名中常见的付费上榜、引导投稿等弊端,致力于构建客观公正的小同行评价体系。

崔晓峰认为,π指数的创新在于允许不同学科制定差异化评估标准,这种“千人千面”的模式能更全面地捕捉科研成果价值。通过质量与贡献并重的评价导向,可鼓励科研机构开展更具实质性的研究。此次物理领域π指数的发布,不仅是该指数跨学科应用的重要实践,也为上海构建自主期刊与科研评价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项目组表示,将在市科协支持下继续完善评价模式,为未来向更多学科领域拓展奠定基础。

更多热门内容
人形机器人挑战高难度特技 宇树科技王兴兴:或几年内替代特技演员
就在前一日,宇树科技官方账号发布视频,展示人形机器人G1最新的训练成果。在视频末尾,G1还展现了连续空翻的能力。 无独有偶,智元机器人也于近日公布了一段视频,其灵犀X2人形机器人成功完成了高难度的“韦伯斯特…

2025-09-24

高温预处理助力水稻抗病?科研团队解锁热休克因子“抗病密码”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获得了热休克因子表达水平升高且稻瘟病抗性显著增强的植株。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水稻通过热休克因子相关信号模块整合高温影响与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为未来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

2025-09-24

跨形态教学新突破:轮式机器人“经验”赋能双足机器人高效学习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基于视觉-语言-动作(Visual-Language-Action,VLA)模型的系统,已能够执行多种家务任务,展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 轨迹重定向(模拟):在仿…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