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出海迎来重要转折点——阿里旗下速卖通近日启动"超级品牌出海计划",以"成本减半、成交倍增"的承诺吸引中高端品牌入驻。这一动作标志着跨境电商从"货架经济"向"品牌经济"的深度转型,为国内企业开辟了海外增长的新航道。
面对国内市场白热化竞争,出海已成为品牌生存的必选项。但传统依赖亚马逊的模式正遭遇"水土不服"的困境:高昂的运营成本、文化差异导致的营销障碍,以及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迫使企业寻找更灵活的出海方案。速卖通凭借成熟的本地化运营体系和平台化服务能力,正成为品牌"第二增长曲线"的首选。
数据印证着这种转变的成效:2025年上半年,平台新增品牌数量同比增长70%,超过500个品牌实现销售额翻倍。投影仪品牌Magcubic仅用半年跻身全球出货量前十,吸尘器品牌LARESAR在波兰市场成为国民级产品。这些案例显示,速卖通已具备孵化国际品牌的土壤。
平台正在经历从"量贩"到"质造"的深刻变革。高客单价商品成交占比显著提升,部分国家本地备货模式GMV占比达30%-40%。速卖通品牌出海业务负责人衍之表示:"我们要让品牌不仅被看见,更要被记住。"通过Brand+频道构建的正品认证、包邮价保体系,以及联合泡泡玛特在西班牙举办音乐节等营销活动,平台正复制国内"品销合一"的成功经验。
针对家具家电等大件商品的高出海成本,速卖通推出的海外托管模式成为突破口。品牌可将货品备至海外仓,由平台负责定价、运营等环节,最快15天即可实现月销百万美元。数据显示,该模式已贡献家具家电类目超50%的GMV。这种"类托管"模式虽考验平台运营能力,却有效降低了品牌出海门槛。
成本优势成为速卖通对抗亚马逊的关键武器。平台运营成本约占销售额8%-10%,显著低于亚马逊的15%-25%。更关键的是,速卖通宣布将开放多年积累的海外营销能力,升级托管服务至30个国家,并强化Brand+标识的正品保障、无忧退换等权益。这些本土化运营能力,正是中小品牌出海最需要的"定心丸"。
技术赋能方面,平台构建的六大AI工具矩阵覆盖选品、运营、投放全链路。AI闪电推可加速新品冷启动,评价分析工具能提取用户反馈关键点,反向指导产品迭代。借助这些工具,品牌只需专注供应链管理,出海运营可完全交由平台处理。
随着阿里国际业务基础设施完善,速卖通已具备承接品牌出海的完整能力。从"卖货"到"树品牌",从"跨境直发"到"本地备货",从"单平台依赖"到"双平台布局",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战略正在升级。虽然亚马逊仍占据头部地位,但速卖通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正成为越来越多品牌分散风险、寻求增长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