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近期动作频频,一系列战略调整与业务突破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从云栖大会即将揭晓的AI与云领域新布局,到股价创下近四年新高、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这家互联网巨头正以全新姿态重回行业焦点。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掌舵者吴泳铭两年来的战略定力与改革魄力。
2023年9月,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时,公司正面临业务庞杂、增长乏力的挑战。他上任仅三天便发布全员信,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并宣布对各业务进行优先级梳理。这一决策被内部称为“再创业”的起点,也标志着阿里巴巴进入战略聚焦的新阶段。
作为阿里云CEO,吴泳铭的首个重大抉择是推动“公共云优先”战略。当时,阿里云收入增速长期徘徊在低个位数,转型公共云意味着放弃部分短期收益,但吴泳铭顶住压力拍板。他判断,AI计算将取代传统计算成为核心,云计算的增量需求将由AI驱动。基于此,他确立了未来五年阿里云的战略方向:建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共云计算平台,并坚定实施“AI驱动、公共云优先”策略。这一决策很快见效,阿里云收入增速从接任时的2%稳步提升至26%,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在电商领域,吴泳铭同样展现了战略定力。2023年12月,他兼任淘天集团CEO后,明确提出“万能的淘宝”定位,要求强化商品供给优势、提升价格力,并投资于消费者服务体验。2024年,淘宝在商品丰富度、价格竞争力、服务体验三大方向加大投入,全年88VIP会员数量劲增1400多万,CMR恢复增长,为电商业务由守转攻奠定基础。2024年11月,吴泳铭任命蒋凡出任淘天集团CEO,此时核心业务指标已趋于稳健。
战略聚焦的同时,吴泳铭对非核心业务进行了果断调整。他重新梳理了所有业务的战略优先级,对核心业务保持高强度投入,对非核心业务则通过盈利或资产变现实现价值最大化。2024年,阿里退出17亿美元非核心资产;2024年12月出售银泰百货;2025年1月出售高鑫零售全部股权。轻装上阵后,阿里的投资方向更加鲜明——聚焦AI和科技领域。财报显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保持高速增长,高德和虎鲸文娱实现盈利,盒马全年经调整EBITDA盈利。
组织变革是吴泳铭改革的另一大抓手。他亲自协调全集团底层技术基础设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集中力量创造规模效应。在消费战略方向,他推动淘天集团、饿了么、飞猪整合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打通供应链、用户和会员权益,共建大消费平台。2025年5月,他在内部发帖宣布以饱和式投入聚焦核心战役,要求各业务以全局价值最优制定协同策略。随后,淘宝与饿了么携手打响闪购战役,高德推出扫街榜打造线下超级入口,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上线到店团购业务,覆盖淘宝、支付宝、高德三大生态。
年轻管理者的提拔也是组织焕新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蒋凡出任淘天集团CEO;2024年3月,范禹出任饿了么董事长,并于2025年初兼任CEO。他们领衔了淘宝闪购等一系列行动,被内部称为“能打胜仗的团队”。一位阿里员工表示:“现在感觉那个能打胜仗的阿里巴巴回来了。”
面向未来,吴泳铭为阿里规划了两大历史性机遇: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以及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2025年2月,他宣布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7月,宣布在消费领域投入500亿元打造大消费平台。他多次强调,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
在AI领域,阿里的投入已显现成果。2025年上半年,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占比35.8%,位列第一,市场份额高于2到4名的总和。通义大模型在基础模型、编程模型、推理模型领域斩获全球开源冠军,首个深度研究Agent模型DeepResearch正式开源,衍生模型数量超14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电商业务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88VIP会员数量从两年前的3000万增至5300万,电商CMR增长从低个位数提升至10%。即时零售业务快速崛起,月活买家数达3亿,带动淘宝25%的购买人数增长。2025年8月,淘宝闪购峰值订单达1.2亿,日均订单超8000万单,连续三天日订单量超1亿单,超越竞争对手。
尽管在业务决策上杀伐决断,但员工眼中的吴泳铭却非常谦和。他穿梭于杭州全球总部、淘天总部和阿里云总部之间,决策身份不断切换,却始终保持低调。一位阿里高管评价:“吴妈从不夸夸其谈,但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在说话。”另一位员工分享:“在园区偶遇他,他会主动停住脚步,真诚地和我们交流。”
两年间,吴泳铭以战略聚焦和组织变革为双轮驱动,带领阿里走出增长困境,重回行业领先地位。如今,这艘互联网巨轮正以AI和大消费为两大引擎,驶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