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公告,小米汽车因部分车型存在安全缺陷,已向监管部门备案召回计划。此次召回涉及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生产的11.7万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
根据召回公告,问题车辆在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时,可能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存在不足。若驾驶员未及时介入操作,可能增加碰撞风险。小米汽车将通过OTA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依据《汽车产品召回编号规则与编号应用》标准,召回编号中的缺陷类别标注为"S"(安全缺陷),召回类型标注为"I"(调查影响)。这表明此次召回并非企业主动发起,而是因监管部门调查发现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后触发。与小米形成对比的是,同日宣布召回的斯巴鲁、广汽丰田等品牌,其召回编号均以"S"开头、"V"结尾,显示为企业主动召回。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小米SU7标准版年内第二次实施召回。今年1月,该车型曾因软件策略问题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召回数量达3.09万辆。两次召回均涉及辅助驾驶系统,且均通过OTA方式完成。
在召回公告发布当日,小米汽车同步宣布启动OTA秋季大版本升级,向SU7车型推送Xiaomi HyperOS 1.10.0系统。公司回应称,此次升级包含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等改进,旨在提升高速领航辅助功能的可靠性。虽然无需更换物理部件,但仍按照召回程序进行备案管理。
小米汽车的回应方式引发部分消费者质疑。有网友指出,企业强调"功能提升"的表述可能模糊OTA升级与召回的界限。这种担忧背后,是监管部门近年来对智能网联汽车OTA管理的持续强化。
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首次将OTA技术纳入召回监管体系,要求企业通过OTA消除缺陷时必须备案。2024年2月,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新规,明确要求规范OTA升级应用,防止企业借此隐瞒缺陷或规避责任。8月13日,两部门再次联合发布征求意见稿,强调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不得推送未经充分测试的软件版本。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辅助驾驶功能成为重要卖点。但近期多起因辅助驾驶系统缺陷引发的召回事件,凸显了加强监管的必要性。监管部门通过完善召回编号规则、强化OTA备案管理等措施,正在构建更严格的产品安全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