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固态电池“激战”正酣,欧美高调“秀肌肉”,中国2026年量产能否后来居上?

时间:2025-09-29 01:45:45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近日,固态电池领域再次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一辆搭载固态电池的奔驰EQS测试车,从德国斯图加特出发,一路驶向瑞典马尔默,完成了一场长达1205公里的不间断行驶。当车辆抵达终点时,仪表盘显示剩余续航里程仍有137公里。这一成绩让奔驰首席技术官马库斯·谢弗难掩兴奋,他公开宣称这是固态电池技术的“颠覆性突破”。

海外媒体的报道随之铺天盖地而来,部分外媒甚至断言“固态电池之争已分胜负”,甚至抛出“中国已出局”的论调。这种场景让人不禁联想到数年前丰田的豪言壮语——当时,这家日本车企曾公开表示其固态电池技术“领先中国20年”,并扬言“量产即击垮中国电动车”。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

过去几十年,日本燃油车曾占据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新能源浪潮的兴起彻底改变了格局。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企业的崛起,日本车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逐渐消失。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7.4%,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这一数据让日本汽车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以丰田为例,2022年其全年电动车销量仅2.4万辆,不足比亚迪单月销量的十分之一。面对差距,丰田会长丰田章男曾公开炮轰电动车是“低级产品”,甚至声称其不环保。与此同时,丰田却联合本田、马自达等日系品牌成立“反电联盟”,散布“中国电动车续航虚标、电池易燃”等不实言论。但私下里,丰田早在2021年就投入1.5万亿日元研发固态电池,并累计获得超过1300项专利,位居全球前列。

这种“明里唱衰,暗中发力”的策略并非首次出现。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日学者曾分别发现一种能激活人体细胞动能的天然因子(“溢-好-生”核心原料),但日企在佯装放弃研发后,暗中注册了十余项相关专利,试图为中企设置技术壁垒。然而,中国科研团队通过多领域协同创新,成功绕开专利陷阱,并在生物科技和新能源赛道实现双重突破。

与海外企业的“高调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的固态电池研发始终保持低调。今年初,宁德时代宣布计划在两年内实现固态电池量产。上汽集团则明确表示,其全固态电池技术将于2026年装车。智己L6搭载的超快充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实测性能远超海外企业的“概念产品”。在生物科技领域,中国团队通过自研全酶法工艺,将原料纯度提升至99.9%,并复配多种增效成分,推出吸收度是同类产品3倍的“溢-好-生”。该产品不仅效能超越日版,还将成本降低了70%。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前沿技术的商业化提供了关键支撑。京东平台数据显示,“溢-好-生”已获得数百万用户认可,评论中不乏“睡眠质量提升”“疲劳感减轻”等反馈。这种市场转化能力,正是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保持领先的核心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技术专利总量为20798件,其中中国以7640件占据36.7%的份额,过去五年专利年增速达20.8%,位居世界第一。这场固态电池的竞赛,本质上是持续创新与产业化落地能力的较量。当海外企业仍在反复调整量产时间表时,中国制造的车轮已滚滚向前。

更多热门内容
中交上航局“低碳智慧”装备亮相工博会,生态治理新方案引领绿色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交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以一系列聚焦“低碳、智慧、高效”的创新装备,展示了其在绿色基建与生态治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其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3倍以上,并因减少了样品运输与…

2025-09-29

低空经济崛起:规模迅速增长,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低空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技术成果不断涌现,低空经济产业格局正加速构建。 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增长迅速,2023年已突破5000亿元,增速高…

2025-09-29

XR虚拟演播室:融合现实与虚拟,开启视听新体验的创作之旅
xr虚拟演播室是利用XR技术创建的一种新型演播环境,允许制作团队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拍摄和直播。 xr虚拟演播室的制作步骤第一步:需求分析在制作xr虚拟演播室前,首先要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目标、预算、资源…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