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AI赋能,共探汽车产业软硬件融合创新之路

时间:2025-09-30 20:31:0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近日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AI赋能汽车软硬件融合创新论坛”。这场汇聚了整车制造商、科技企业、软件开发商及芯片供应商的论坛,聚焦AI技术如何重构汽车产业生态,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秘书长张文杰在论坛上表示,AI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强调,软硬件的深度协同不仅是技术演进的方向,更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突破口。来自梅赛德斯-奔驰、深蓝汽车、百度等七家企业的代表,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自动驾驶与车联网执行副总裁王忻分享了百年车企的智能化转型路径。他指出,奔驰始终将质量、安全、舒适与设计作为核心基因,通过底盘科学设计、大规模碰撞测试及“PRE-SAFE”主动安全技术,构建了覆盖芯片到云端的全域安全体系。作为全球首个获得车载大模型安全认证的国际车企,奔驰已在量产车型中实现L3级自动驾驶,其全域解耦架构更将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及数据隐私保护深度融合。

深蓝汽车软件开发总经理苏琳珂从实践角度阐述了AI对汽车研发模式的颠覆。面对大模型延迟、算力瓶颈等挑战,深蓝汽车通过端云融合、多端适配及模型蒸馏技术,在电池与电驱系统控制领域取得行业领先效率。其打造的“B端与C端一体两翼”生态体系,通过AI在供应链、研发及产品应用的全链路部署,为车路云一体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谢天展示了AI如何重塑人车交互体验。基于文心大模型X1.1与20年地图数据积累,百度推出的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小度想想2.0”,通过端到端语音语言大模型实现了近乎真人级的自然对话。该系统在跨端记忆、实时理解及多智能体协作方面取得突破,能够主动学习用户习惯,为1500万辆汽车、超5亿次月度交互提供个性化服务。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CTO杜强提出了软件架构层面的创新方案。面对算力提升、成本控制与安全合规的多重挑战,东软睿驰打造的“全栈软件平台”覆盖操作系统、中间件到应用层,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平台化与模块化设计,该方案助力车企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构建可迭代的汽车智能系统。

车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刘晓贝聚焦数据效率问题。他指出,当前车企在数据采集、传输及云端处理方面存在高成本低效率的痛点。车凌科技通过轻量化数采SDK、边缘计算及“双规则影子模式”等创新方案,实现车端与云端的高效协同,大幅降低百万级车辆规模下的带宽与云资源消耗,为AI诊断、智能维保等场景提供技术支撑。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副总裁邓堃从芯片层面解读了软硬件融合趋势。随着AI大模型与车载芯片性能提升,黑芝麻智能形成的“华山”系列高性能智驾芯片与“武当”系列跨域融合芯片双产品线,通过高算力SoC与AI工具链的结合,推动端到端全栈辅助驾驶、多元传感器融合及大模型轻量化部署,为整车系统级降本提供硬件基础。

上海瀛之杰汽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庞勇将视角转向营销领域。在产品同质化背景下,瀛之杰构建的“人-车-客-场-云”数字化营销新基建,通过覆盖消费者、车辆、门店与主机厂的全链路数据模型,服务40余个品牌、数万家门店。其提出的“3566模型”通过低成本建店、六大能力打造和六化转型,推动销量与客户满意度双提升。

这场论坛不仅展现了AI技术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融合的演进路径,更通过产学研各方的深度协作,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多元化解决方案。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AI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唯有开放共享的生态体系与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先机。

随着AI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行业人才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在汽车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深造,以适应这一快速变革的行业需求。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也在持续提升,AI技术对汽车工业的改造正从研发端延伸至消费端。

更多热门内容
人工智能ETF科创(588760)开盘上扬,重仓股寒武纪、澜起科技等多数飘红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9月30日,人工智能ETF科创(588760)开盘涨1.12%,报0.815元。人工智能ETF科创(588760)重仓股方面,澜起科技开盘涨1.50%,寒武纪涨4.87%,金山办公涨1…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