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中国“人造太阳”突破不断,深度解析可控核聚变实现原理与前景

时间:2025-10-28 00:54:33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安徽合肥,一座承载着人类能源革命梦想的城市,正悄然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随着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的毫米级精准落位,全球首个紧凑型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组装工作迈出关键一步。据新华社披露,中国计划于2027年完成可控核聚变发电演示,2030年或将实现核聚变电力并网,这意味着人类首次掌握“人造太阳”的能源密码。

这一突破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它可能终结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自35亿年前蓝藻开启光合作用以来,地球生命始终依赖太阳的馈赠。而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建成,将使人类首次拥有自主控制的“微型太阳”。其核心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每升海水含0.03克氘,全球海洋蕴藏的氘足够支撑人类数百亿年的能源需求。更关键的是,核聚变产物仅为氦气和中子,几乎零污染,氦气作为重要的工业气体,其市场价格虽达数百元每立方米,但与核聚变带来的清洁能源相比,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副产品。

核聚变的能量释放效率堪称惊人。实验数据显示,1克氘氚混合物完全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8000吨标准煤。若以海水计,每吨海水提炼的氘聚变后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这种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或将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但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难度超乎想象,目前全球科学家主要探索三条技术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引力约束,这是恒星内部的自然反应方式。在太阳核心,1500万摄氏度的高温与巨大引力使氢核持续聚变。但地球的引力场远不足以复制这一过程,人类只能望“阳”兴叹。第二条路径是惯性约束,通过高能激光瞬间压缩氘氚靶丸。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曾采用此法,用192束激光将靶丸温度提升至1亿摄氏度,压力达万亿个大气压,引发短暂聚变反应。中国“神光”系列装置也在该领域取得突破,但目前仍面临能量输入大于输出的问题。

第三条路径磁约束,被视为最具可行性的方案。其原理是将氘氚加热至1亿摄氏度形成等离子体,再用强磁场将其约束在真空环内。托卡马克装置是该领域的代表,中国EAST(东方超环)作为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今年1月以1亿度高温持续运行1066秒,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这一突破的背后,是超导材料的革命性应用——铌钛合金导线在液氦冷却下实现零电阻,使磁场强度大幅提升,解决了传统导线因电阻导致的能量损耗难题。

更多热门内容
光伏电站无人机巡检管控平台:精准规划动态调整,实现智能巡检转型
光伏电站无人机巡检管控平台的应用,其目的在于从任务规划、飞行安全、数据质量、运维协同等多个维度来构建一种体系化的运维方案,通过结合技术手段与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光伏电站巡检效率、安全性与数据价值的平衡。针对巡…

2025-10-28

华为式科技突破:先默默耕耘占领市场,再轻声宣告成果落地
这在当时对于华为来说,绝对是件大事,是能拿出来好好说道说道的资本。直到后来,这种分布式基站彻底打破了爱立信和诺基亚的垄断,市场份额超过了三成,华为在欧洲的业务也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看多了这样的新闻,老百姓心…

2025-10-27

10月27日卫星互联网板块涨1.26% 新雷能领涨 资金净流出与流入并存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7日卫星互联网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26%,新雷能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996.94,上涨1.18%。深证成指报收于13489.4,上涨1.51%。卫星互联网板块个股资金流向见下表…

2025-10-27

Meta联合创始人达斯汀·莫斯科维茨:13年CEO生涯耗尽心力,坦言更愿做工程主管
莫斯科维茨是 Meta(前身为 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他于 2004年与马克·扎克伯格、爱德华多·萨维林、克里斯·休斯和安德鲁·麦科勒姆共同创立了该社交平台。 莫斯科维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辞去 A…

2025-10-27

全球首款全尺寸仿生教育机器人“小安老师”合肥亮相,课堂互动超有趣
图为小安老师为学生讲课。 图为课堂结束后,学生与小安老师互动。 图为课堂结束后,学生们与小安老师互动。 图为小安老师为学生指导课堂作业。图为小安老师为学生讲课。 图为小安老师为学生讲课。 图为课堂结束后,学…

2025-10-27

全球首款全尺寸仿生教育机器人合肥亮相 课堂互动共情教学引关注
中新社合肥10月27日电 (记者 张俊)全球首款全尺寸仿生教育机器人2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亮相,并与专业老师协作讲授了一堂科学教育课。其具备表情生成与情感交互算法,能感知并理解学生情绪,实现“共情”交流。胡丽康…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