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中大等高校团队研发混合多模式抓手,多场景适用,或加速机器人多样化应用

时间:2025-10-30 00:48:27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中山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团队近日取得重要科研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名为混合多模式抓手(HMG,Hybrid Multi-mode Gripper)的智能抓取装置。该装置融合了刚柔耦合结构与捏吸双功能,通过多模式协同操作显著提升了机器人抓取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为跨场景应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研究团队从生物仿生学角度切入,以象鼻的灵活抓取能力为灵感,结合人手指的刚柔耦合特性,设计出这款具备四种操作模式的抓手。通过柔性驱动实现的轻柔捏合模式可抓取重量仅0.2克的羽毛或薯片等易碎物品;刚性模式则能输出高负载力,精准操控10公斤重的金属哑铃;纯吸附模式适用于搬运直径达0.55米的大型瑜伽球;混合模式通过抓吸协同,在复杂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例如在模拟煲汤任务中,该装置可先用轻柔模式抓取食材,切换吸附模式处理薄片状物体,最后以大力捏合模式完成锅具倾倒动作。

实验数据显示,HMG在动态高速环境下仍能稳定抓取不规则物体,通用性抓取准确率达93.3%。其水下作业能力尤为突出,可在10米深度完成海洋垃圾收集、海参抓取等任务。研究团队特别指出,该装置有望实现无人潜航器的自主回收,突破传统人工操作受天气限制的瓶颈。在工业领域,HMG已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等单位合作,应用于珠江水域漂浮物打捞项目。

当前研发团队正推进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将HMG集成至两栖无人机,开展跨介质场景实验,重点解决轻量化设计与响应速度优化问题;二是探索新型抓取结构,开发更具创新性的操作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论文详细阐述了装置的设计原理与多场景验证数据,为机器人抓取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装置的突破性在于打破了传统抓手在负载能力与操作精度间的矛盾,通过刚柔耦合结构实现性能平衡。其多模式协同设计不仅拓展了应用场景,更在医疗手术、航天器维护等精密操作领域展现出潜在价值。随着工业化合作的深入,这项技术有望加速推动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领域的变革。

更多热门内容
科技护航安全:杭州燃气管网开启无人机智能巡检“空天地一体化”新时代
10月29日,记者从杭州天然气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已率先推出“无人机高压燃气管道智能巡检”规模化应用方案,这标志着杭州的燃气安全管理正式迈入“空天地一体化”智能新时代。杭州天然气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

2025-10-30

宇树科技官宣新品将至:动力超Go2一倍 或以小巧身躯展现行业级性能
2025年10月29日,宇树科技官微发布了一张宣传海报,预告即将发布全新的硬件产品。 宇树科技的产品丰富,如2021年发布的伴随仿生机器人Go1,2023年推出的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2024年发布的Uni…

2025-10-30

黔西:“科技田”里绘新景 机械化与无人机飞播助力油菜秋播加速跑
黔西市富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苏林对科技赋能秋播深有体会。据黔西市农机服务中心主任杨亚介绍,无人机播种依托GPS定位和智能航线规划,能精准控制播种密度与范围,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人工播种。今年,黔西市油菜…

2025-10-30

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启新程:供应链联盟与创新中心双轮驱动
位于展览中心1号馆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展区,面积约600平方米,聚焦具身智能前沿,不仅设有静态展示区,集中呈现松山湖企业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落地突破,以及广智院的孵化与产学研转化成果,还特别设计动态展区,实时演示机…

2025-10-30

借鉴水母“螫刺”系统,生物混合微机器人突破深部药物递送难题
在体外测试中降低枯草杆菌蛋白酶浓度(0.2%)在几小时内导致最小的细胞毒性,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使用各种合成和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质衣壳、水凝胶和脂质颗粒)在刺丝囊外部封装酶,并开发有效的体内运输和释放策略,或开…

2025-10-30

AI赋能开发变革:Jeff Barr谈开发者如何拥抱机遇,迎接“单人独角兽”时代
近一年中,JeffBarr在与世界各地的开发者交流中发现,全球开发者对AI未来的热情空前高涨,他直言,我们或许遇到了过去20年以来软件开发领域最大的一次变革。 他想明确地告诉所有的开发者,当下现有的这些技…

2025-10-30

大疆Neo 2无人机包装盒现身:双轴云台加固,360°避障,海外售价揭晓
IT之家 10 月 29 日消息,消息人士 OsitaLV 今天在 X 平台发文,曝光大疆即将发布的 Neo 2无人机包装盒,证实该无人机相比初代 Neo 拥有多项硬件升级。 根据他发布的照片可以看到,这款…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