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名叫Labubu的盲盒玩偶,凭借夸张的表情和狡黠的眼神,在年轻群体中掀起热潮。它既无实用功能,也不代表身份符号,却让无数人甘愿为它排队抽签。这场看似偶然的流行,实则暗合了当代消费的深层逻辑——当物质需求逐渐饱和,情绪价值正成为新的消费驱动力。
在科技领域,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正与这场消费变革产生奇妙共振。当人们愿意为“陪伴感”付费时,AI技术能否成为填补情感空缺的新工具?这个命题催生了AI陪伴、AI宠物等创新应用场景,也让科技企业的人文转向成为行业焦点。荣耀等品牌率先展开探索,试图让AI从“工具”进化为“伙伴”。
荣耀在AI领域的布局早已展开。今年初,CEO李健宣布“荣耀阿尔法战略”,投入超百亿元研发资源。9月,全球首家阿尔法旗舰店在深圳开业,这里不仅是科技产品的展示空间,更成为连接用户情感需求的实体枢纽。10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荣耀进一步提出要让AI具备“温度”,将技术深度融入人文场景。
AI产业早期的发展轨迹,始终围绕着效率提升展开。从ChatGPT到各类办公助手,技术竞争的焦点集中在模型规模、参数数量和推理速度。这种“替代思维”让AI在特定领域大放异彩,却也暴露出明显局限——当面对“为什么长大就要离开”这类情感问题时,再强大的算法也显得苍白无力。因为生活本身充满无序与模糊,而早期的AI恰恰缺乏感知这些的能力。
随着技术成熟,AI的发展重心开始转移。当效率工具的普及达到临界点,如何满足人类对情感连接的本能需求,成为新的突破口。现代社会中,液态化的社交关系让“归属与爱”的需求愈发迫切。养宠物、看直播、收集潮玩,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对情感缺失的补偿。AI陪伴应用的兴起,正是对这种古老需求的现代回应。
荣耀的技术路径展现出独特性。从“以人为本”的阿尔法战略,到能理解用户情绪的自进化AI YOYO,再到旗舰店中设置的情感交互场景,这家企业始终将人的体验置于技术参数之上。在开发者大会上,荣耀展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让AI承载人文关怀的决心——当其他企业还在比拼算力时,荣耀已经在思考如何让技术更懂人心。
这种转向在具体产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AI宠物机器人“小皮P0”为例,它突破了传统科技产品的功能性局限。通过自主移动和情绪识别技术,机器人能主动寻找宠物位置,分析其行为状态,并将关键时刻推送给主人。这种设计让陪伴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而是双向的情感交流。配套的AI问诊功能,则进一步将科技关怀延伸到宠物健康领域。
在更广泛的场景中,荣耀的AI应用展现出人文温度。面向儿童的AI潮玩能进行对话互动,提供学科辅导,成为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针对年轻人的版本则采用潮玩IP形象,满足情绪表达需求。这些创新不是孤立的技术突破,而是通过MagicOS 10操作系统实现有机整合。这个具备自进化能力的系统,能让每台设备形成独特“性格”,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
当前AI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在于如何突破单点技术的局限。多数企业仍在构建封闭生态系统,试图通过技术壁垒巩固优势。但AI的进化速度已经超出单一企业的掌控范围,开放协作成为必然选择。荣耀提出的“1×3×N”生态战略,正是对这种趋势的回应——通过HONOR AI Connect平台整合语音、视觉等引擎,向合作伙伴开放统一接口,让不同设备共享技术体系。
这种开放策略正在产生实质性影响。目前,荣耀已与阿里巴巴、比亚迪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生态体系接入超4000个智能体,落地3000多个真实场景。通过生态赋能、渠道赋能和技术赋能三条路径,AI技术正加速渗透到教育、宠物、家居等生活领域。这种协作模式不仅推动了技术普及,更让AI真正走入大众生活。
从蒸汽机解放体力,到电气化延伸时间,每次技术革命都在重塑人类与世界的关系。AI带来的变革或许更为深远——它不仅替代重复性劳动,更在释放人类被工业文明压抑的天性。当技术能够理解情绪、回应情感,人类终于可以摆脱工具理性的束缚,重新获得思考与创造的自由。这种转变,或许正是技术发展最富人文意义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