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首日,国内出行市场迎来高峰,高德地图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当天高德基于北斗的定位请求量接近1万亿次,导航总里程突破90亿公里,相当于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1.1万余次。在流量峰值时段,每分钟有超过1300万用户通过高德获取实时导航服务,这些数据不仅刷新了我国民用导航服务的纪录,更印证了北斗系统从“天上好用”到“地上用好”的规模化落地成效。
作为北斗系统最大的民用服务平台,高德地图正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北斗从“前沿科技”走向“民生日常”。高德董事长刘振飞指出,国庆首日北斗定位调用量近万亿次,既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亿万用户对“中国精度”的信任。他形象地比喻:“北斗探索星辰大海,高德守护人间烟火。”目前,高德已将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入日常通勤、长途出行等场景,为超过3.6亿活跃用户提供稳定服务,创下历史新高。
支撑这一成绩的核心,是高德在北斗加持下对“空间智能”的系统性探索。通过让AI理解物理世界的空间关系与动态变化,高德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的升级。例如,全球首个AI原生智能体“小高老师”在国庆首日调用量突破26亿次,不仅能精准理解用户意图,还能提前预判需求,显著提升出行效率。基于北斗的AI领航功能可精准识别车道变化,配合“鹰眼守护”预警系统,在国庆期间发出安全预警超2.9亿次。
在应急救援领域,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同样发挥关键作用。高德卫星求救功能依托北斗系统,已在全国累计救助超100人。与此同时,高德世界地图紧跟北斗全球化步伐,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为跨境出行提供支持。近期推出的扫街榜则进一步展现了空间智能的应用潜力——作为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到店行为的生活服务榜单,其底层依赖高德二十年沉淀的空间智能技术,能够理解复杂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
刘振飞强调,北斗与空间智能的价值不仅限于单一应用,更在于为各行各业提供基础设施支持。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企业已接入高德空间智能开放平台,该平台已连接超40万个应用、近300万开发者,推动北斗技术深入工业制造、物流运输、公共服务等多个场景。他比喻道:“未来空间智能将像云计算一样,成为各行业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标配,让合作伙伴专注于创新,无需重复‘理解世界’的基础工作。”
从导航服务到生活服务,从国内应用到全球覆盖,高德正通过北斗与空间智能的融合,构建一个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智能生态。刘振飞表示,高德将继续依托北斗的技术优势,用AI和生态力量让出行更高效、生活更便捷,真正实现“科技守护人间烟火”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