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深圳青年科研团队“BT+IT”融合发力 勇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未知领域

时间:2025-10-04 14:18:53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正迎来跨学科融合的新突破。在深圳,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为科研人员探索前沿课题开辟了全新路径。近日,深圳湾实验室一支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科研团队,凭借“染色质结构与DNA复制”项目从全国650个竞争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这支由张浩岳、龙海珍和黄恺三位特聘研究员组成的团队,将生命科学的核心问题与计算生物学手段相结合。项目带头人张浩岳表示,传统单维度研究模式存在明显局限,而深圳新型研发机构提供的灵活科研环境,让他们得以尝试更具原创性的跨学科研究。

在评审现场,这支年轻团队的表现引发关注。面对评委的尖锐提问,他们详细阐述了“BT+IT”融合的创新思路:龙海珍从染色质结构角度解析DNA复制机制,张浩岳聚焦表观遗传学调控,黄恺则通过计算生物学整合多尺度数据。这种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成为项目最终胜出的关键因素。

项目核心聚焦遗传信息传递的精准调控。龙海珍解释,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动态变化与DNA复制过程存在复杂关联,若传递机制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发育疾病甚至肿瘤发生。目前学界对这两者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仍知之甚少,而该研究正是要填补这一空白。

在技术手段上,团队创造性地运用“黑白盒子”组合策略。黄恺介绍,高分子模拟技术如同透明“白盒子”,研究者可清晰观察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全过程;人工智能则扮演“黑盒子”角色,通过高通量计算提供理论预测。这种技术搭配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对于基础研究的长期性,团队成员有着深刻认知。他们坦言,探索生命科学未知领域需要持续投入,既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也需要建立更灵活的考评机制。深圳湾实验室的日常合作模式为此提供了良好基础——三位研究员通过长期协作,已形成高效的科研互补体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年首次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赛道,重点支持40岁以下科研团队。深圳湾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制度设计既为青年人才提供成长平台,也通过跨学科导向推动基础研究范式变革。此次入选的31个团队中,深圳湾实验室项目因其学科交叉特色备受瞩目。

更多热门内容
OpenAI估值飙升至5000亿美元 超越SpaceX登顶全球初创企业估值榜首
10月4日消息,人工智能巨头 OpenAI 完成员工股份出售交易,公司估值最终定格为 5000 亿美元,正式超越 SpaceX(估值 4000亿美元),登顶全球估值最高初创企业。 据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

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