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一位量子计算领域的顶尖学者用行动书写了当代科学家的家国答卷。剑桥大学博士、中科院最年轻正教授陆朝阳在收到恩师简短讯息后,果断放弃海外顶尖研究机构抛来的橄榄枝,携多项突破性成果归国效力,引发科学界广泛关注。
这位年仅35岁的科学家,学术履历堪称传奇。28岁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教授,30岁主导研发出全球首台超越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其团队成果连续三年入选《物理世界》年度十大突破。作为亚洲首位斩获国际量子计算大奖的学者,他同时入选达沃斯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名单,被《自然》杂志称为"改变量子世界的中国力量"。
知情人士透露,触发陆朝阳归国决定的关键,是恩师一条不足百字的短信。这条凝聚着对国家科技安全深切忧虑的信息,让这位在剑桥拥有独立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彻夜难眠。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技术直接关乎国家信息安全的当下,他的回归为相关领域技术自主化进程注入关键动力。
归国后,陆朝阳带领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光子操纵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其研发的量子通信网络协议已应用于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相关专利群构建起技术防护壁垒。业内专家评价,这些成果使我国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从"跟跑"转向"并跑",部分领域实现"领跑"。
从泰晤士河畔到合肥科学岛,陆朝阳的科研轨迹折射出新世代科学家的价值选择。面对海外机构开出的数倍薪资和优渥条件,他坦言:"在量子科技竞争的赛场上,个人荣誉永远小于国家需求。"这种将科研追求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的担当,正在重塑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