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从“冷门”到“热门”:金属有机框架如何走上诺奖领奖台?

时间:2025-10-09 00:53:06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发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这项曾被视为“冷门”的研究,经过三十余年发展,最终登上科学界最高荣誉殿堂,三位获奖者将共同分享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

金属有机框架(MOF)的诞生源于一系列突破性实验。1989年,理查德·罗布森首次通过铜离子与四臂有机分子结合,构建出具有空腔结构的晶体材料。尽管这一发现当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1990年代,北川进在二维材料研究中观察到内部空腔结构,并发现其气体吸附特性。直到1998年,他通过实验证实MOF材料可由多种分子构建,具有功能整合潜力,且柔性分子构件能形成可弯曲结构,这一发现重新点燃了科学界对MOF的兴趣。

来自约旦的化学家奥马尔·M·亚吉则将研究推向实用化。15岁赴美求学的他,始终关注家乡缺水问题,试图通过化学手段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难题。1999年,他成功合成MOF-5材料,这种具有超大孔隙率和高热稳定性的结构,即使在300°C高温下仍能保持完整。这一突破使科学界首次认识到MOF的工业应用价值。

亚吉团队后续开发的水收集装置,将MOF材料从实验室推向实际应用。该装置利用MOF对水蒸气的选择性吸附特性,在沙漠环境中实现空气取水。实验数据显示,每公斤MOF材料每日可从低湿度空气中提取1.3升水,远超人体生存需求;即使在7%相对湿度和27°C的极端条件下,仍能保持每日0.2升的产水量。这项技术为干旱地区水资源获取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袁帅教授解释,MOF材料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三维多孔结构,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分子海绵”。这种结构特性使其在气体存储与分离领域表现突出。传统能源气体存储依赖高压钢瓶,而填充MOF材料后,相同条件下气体存储量可显著提升。在气体分离方面,MOF的多孔结构能选择性吸附特定气体分子,相比传统蒸馏工艺能耗降低60%以上。

随着研究深入,MOF材料的应用边界不断扩展。在催化领域,其孔道结构可作为“微型反应室”,为化学反应提供精确控制的环境。目前,科学家正探索将MOF材料用于工业废气处理,通过吸附-脱附循环捕捉二氧化碳,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尽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在推进中,但MOF材料已展现出改变能源、环保、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潜力。

从实验室“边角料”到诺奖级发现,MOF材料的三十年发展历程印证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三位科学家的持续探索,不仅推动了材料科学的进步,更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创新思路。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这种“分子积木”有望在更多领域创造惊喜。

更多热门内容
OpenAI开发者大会重磅发布:ChatGPT Apps SDK打造AI应用生态,Agent Kit8分钟生成智能体
接着,他介绍了本次大会为开发者带来的四个核心发布:允许在ChatGPT内部构建应用的新AppsSDK、旨在让智能体(Agent)开发更快速高效的Agent Kit、通过Codex简化软件编写流程,以及包括…

2025-10-09

机器人轻量化新趋势:结构材料双优化,市场潜力释放及企业布局洞察
《》(慧博智能投研)围绕机器人轻量化展开全面分析,阐述其发展背景、优化路径、核心材料、市场空间及企业布局。轻量化优化路径主要有三:结构优化通过拓扑优化(如天工Ultra腿部连杆减重)、集成化设计(关节模组一…

2025-10-09

盘式导电滑环:以高密度集成优势,破解协作机器人关节空间难题
传输性能优化方面,盘式导电滑环借助精密的内部结构集成,实现了多类型信号与电力的复合传输。 盘式导电滑环以高密度集成的核心优势,从空间适配、传输优化与结构适配多维度,精准破解协作机器人关节空间受限难题,为协作…

2025-10-09

“十四五”期间天津智慧医疗发力 便民举措频出提升就医体验
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基于深度学习的斜视诊疗辅助系统已在临床应用,让斜视诊疗更加高效精准。今年1月,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5年天津卫生健康为民服务16项举措,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助力智慧医疗高质量…

2025-10-09

谷歌科技实力闪耀诺奖舞台:AI去年摘化学桂冠,量子今年揽物理殊荣
谷歌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迅速对此表示祝贺,并强调获奖者的研究为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的最新突破奠定了基础。John Martinis曾是谷歌的研究员,领导团队在2019年实现了“量子霸权”这…

2025-10-09

钱塘江涌潮科考100余天:潮汐树成因揭秘 古海塘隐患精准排查
本次科考从今年6月开始,上百名科考队员通过100多天的连续科考,全线考察了钱塘江涌潮、河口滩地、海塘等,并重点对潮汐树的成因和演变进行了观测。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院长 穆锦斌:要形成潮汐树,我们认为有两…

2025-10-08

中国科学家突破固态电池“界面”瓶颈,多路径探索或加速量产进程
我们可以把电池内部的离子传输想象成在两地之间通勤,现在的液态电池好比是开着车在液态电解质这条“高速公路”上行驶,畅通无阻。 联合这两项技术,团队首次实现了零外压全固态金属锂软包电池稳定循环,这在全固态电池领…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