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智能体浪潮来袭:重塑生产力,重构商业与社会新秩序

时间:2025-10-10 07:00:37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旧金山举办的OpenAI开发者日上,奥特曼以平静的语气,向全球开发者展示了四项可能重塑社会与商业格局的创新产品:Apps SDK、AgentKit、Codex和Sora 2。这些产品不仅标志着OpenAI从模型公司向智能体平台的转型,更预示着“自然语言驱动生产力”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Apps SDK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直接创建和使用应用软件,AgentKit则提供构建和管理多智能体系统的开发框架。Codex进一步降低了编程门槛,让任何人都能读懂、编写、修复和测试代码。而Sora 2作为新一代视频生成模型,只需一句话即可生成视频,并附带短视频社交功能。这些产品的推出,意味着个人开发者将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从代码编写到软件落地,再到产品迭代,全程无需依赖大型团队。

回顾互联网发展史,从博客到微博、公众号,再到短视频平台,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赋予了个体更大的表达空间。如今,AI带来的生产力革命,将让每个人成为“自开发”“自公司”乃至“自团队”的创造者。一个人即可完成从创意到产品的全链条生产,这种影响远超自媒体时代的百倍、千倍。

如果OpenAI的新产品得以普及,传统大公司开发的软件或将被无数个体开发的“自产品”取代。这些“自产品”能够快速迭代,更精准地满足个性化需求,就像短视频平台取代传统媒体一样不可逆转。技术进步的核心,不在于某个具体应用,而在于它赋予了个体“能力平权”的机遇。

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农业社会的锄头强化了双手,工业时代的机器放大了体力,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加速了信息传播。而AI时代的工具,将把脑力劳动者的能力提升到超人级别。一个人可以同时指挥多个“软件智能体”处理科研、商业等任务,只需负责创意、目标设定和流程管理,其余工作由智能体自动完成。

执行层面的中层管理者角色,将逐步被“中层机器人”取代。未来创业无需庞大团队,只需开发调研、营销、财务等各类智能体,每个智能体都能100%完成任务。资本投向也将从“公司”转向“智能体集群”,投资的本质仍是“人”,但这个“人”变成了智能体的调度者——一个或两个超级个体。

从商业角度看,最先受到冲击的将是传统公司制度。公司本质是分工与协作的制度化,而当智能体能自动分工、执行和评估时,组织本身也需要重构。个人需要培养“组织力”,学会管理多个智能体,甚至用智能体管理其他智能体。这场变革将洗牌商业格局,重构社会结构。

Sora 2的发布,或许会成为AI时代的“抖音”。它让用户通过几句话即可生成视频,内容从语言直接生成,语义密度高、信息清晰,无需复杂算法解析。生成过程本身即可“向量化”内容,在语义空间中进行高效分发推荐。相比之下,传统视频平台在内容理解环节就面临巨大挑战。

未来的内容、商业、社交和资本平台,都可能围绕AI重建。过去美股由七家科技巨头主导,而AI时代的主导者可能缩减至两三家。个人与平台的关系将更加复杂:既依赖平台,又矛盾重重,难以挣脱。技术红利会继续下放,但最终胜出的仍是极少数人。人人都能拍视频,但能获得高流量的仅占前3%;能在平台赚到钱的,更是这3%中的3%。

“规模法则”不仅适用于技术,也适用于商业和社会。在正确方向上,最强者会一骑绝尘,其余人则难以追赶。中层甚至前3%的人,也面临“增长瓶颈”。内卷并非中国独有,全球皆然。顶层的人反而更怕被替代,英伟达投资英特尔、OpenAI入股AMD,都是“怕被甩出前七”的博弈。

我们不必与最尖端的0.01%正面竞争,可以选择差异化赛道,在自有坐标中做到极致。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国产芯片、算力和机器人有望在局部形成竞争优势,为资本市场创造阶段性机会。各国社会结构不同,我们既不能让智能体野蛮发展,也不能忽视就业需求。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天。

技术变革的速度只会更快,OpenAI用Codex仅六周就开发出复杂智能体工具,效率远超过去。如果未来出现量子计算或其他高阶算力平台,“想法”到“实现”的时间差将无限逼近“瞬时”和“边际零成本”。那时,“实现”将不再稀缺,真正的竞争力只有创意与思想本身。因此,与其沉溺于供养平台,不如多思考如何用平台创造价值。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