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红矮星行星微生物基因测序现“神秘客”:X碱基打破地球生命遗传认知

时间:2025-10-10 12:43:04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距离地球124光年的狮子座方向,红矮星K2-18的宜居带内,一颗被称作“氢海行星”的K2-18 b正引发科学界的激烈争论。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最新捕捉到的大气光谱数据显示,这颗行星大气层中的二甲基硫醚浓度远超地球海洋微生物的生成量,其数值差异达到数千倍。更令人困惑的是,当探测器带回该行星海洋沉积物样本后,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残骸呈现出链状结构,这种形态与地球已知生物形态存在根本性差异。

这场科学争议的源头可追溯至1977年的一桩未解之谜。当时苏联科学家在噬菌体中检测到不含腺嘌呤(A碱基)的DNA,其位置被一种名为二氨基嘌呤的未知物质取代。尽管该发现引发学界震动,但后续数十年间始终无人能复现实验结果,最终被归为实验误差。近十年来,围绕K2-18 b的研究陷入拉锯:剑桥大学团队坚持认为大气分子必源于生命活动,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施密特教授则指出检测信号可信度不足标准的一半。尽管有研究曾在彗星上发现相同分子,但红矮星强烈的辐射环境使非生物生成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面对星际样本的特殊挑战,传统纳米孔测序技术遭遇瓶颈。前三次实验中,仪器要么将杂质误判为碱基信号,要么完全无法读取数据。研究团队负责人周教授形象地比喻:“我们需要让测序仪学会识别外星人。”经过两个月的技术改造,系统被植入地球已知五种碱基(含新发现的Z碱基)的光谱模型,并加入自适应算法以标记异常信号。调试阶段险象环生,第17次实验时因密封舱0.02毫米的渗漏导致样本被地球微生物污染,最终在超净台内完成关键突破。

测序进行至第48小时,意外情况突然出现。监测屏幕上跳出一串红色标记的碱基序列,既不属于A、T、C、G体系,也不同于噬菌体中的Z碱基。负责校准的技术员小吴立即核查参数,三次重复测试均确认该异常信号的真实存在。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些未知碱基与T碱基的配对稳定性较地球DNA中的A-T配对高出30%,这种特性恰好解释了它们在强辐射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初步研究确认了暂命名为“X碱基”的新物质存在,但合成机制仍是个谜。地球生命从未出现过类似代谢路径。研究团队借鉴天津大学张雁教授团队关于噬菌体合成Z碱基的研究,在样本中检测到两种全新酶类。这些酶的氨基酸序列与地球已知酶类毫无同源性,推测它们可能是X碱基合成的关键。更惊人的发现出现在第三周:当模拟K2-18 b的氢气环境时,X碱基占比从20%骤增至45%,同时T碱基相应减少,彻底颠覆了地球DNA的碱基配对规律。

通过“环境切换实验”,研究团队观察到X碱基含量随环境变化呈现规律性波动。当地球大气与模拟行星环境交替时,X碱基比例如同潮汐般起伏,暗示这种微生物可能具备两套碱基系统。这种独特的遗传机制,或许正是生命适应极端环境的进化策略。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K2-18 b微生物的DNA中存在地球生命从未使用的遗传密码。但诸多疑问仍待解答:X碱基的精确化学结构是什么?除抗辐射外是否具有其他功能?这种碱基是该行星特有,还是广泛存在于宇宙?天文学家指出,类似“氢海行星”在银河系中可能极为普遍,这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了全新方向。

研究团队已规划下一步行动:改造测序仪检测范围,在空间站直接分析更多星际样本。通过追踪X碱基在不同行星环境中的变异规律,或许能揭开生命遗传密码的多样性本质。当科学家们凝视着这些来自124光年外的碱基序列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未知的生命形式,更是整个宇宙生命图景可能存在的无限可能。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