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vivo蓝心智能战略:以个人化AI破局,让科技贴心融入日常

时间:2025-10-11 03:44:50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深圳举办的vivo开发者大会上,一款名为OriginOS 6的操作系统引发关注,但真正引发行业热议的,是vivo同步发布的“2025蓝心智能战略”。这场以“个人化”为核心的AI变革,正试图重新定义手机与用户的关系。

当前AI技术虽已渗透至78%的企业业务中,但普通用户对手机AI功能的感知仍停留在“搜索引擎替代品”阶段。vivo发现,多数用户仅将AI大模型用于简单查询,这种“能用但不好用”的现状,源于现有模型对个人需求的把握过于浅显。要实现真正的“好用”,必须让AI从“了解世界”转向“深度理解个人”。

实现这一转变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个人化服务要求模型具备跨场景的综合能力,不能存在明显短板;另一方面,手机等终端设备的硬件限制,迫使模型必须在有限资源下实现高效运行。vivo的选择是放弃参数竞赛,转而深耕30亿量级参数的端侧模型。

经过持续研发,vivo推出的蓝心3B端侧大模型在性能与能效上实现突破。该模型处理速度领先行业,日常使用耗电量仅750mA,内存占用控制在2GB以内。在OpenCompass多模态榜单和SuperCLUE手机端侧大模型榜单中,这款参数更小的模型击败了多家厂商的4B、7B、8B模型,验证了“小参数、强性能”路线的可行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首个“端侧模型训练引擎”的诞生。通过从芯片层开始的硬件优化,vivo实现了在手机上直接训练端侧大模型的能力。这项技术带来的“个人专属模型”,能够根据用户上传的修图偏好,自动识别其对肤色、磨皮程度等细节的独特要求,生成风格一致的图片。

支撑这些创新的是“蓝心个人智能框架”,该框架模拟人脑“感知-记忆-规划-执行”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四大核心能力。全域感知能力可综合处理语音、文字、图像等多模态信息,且全程在设备端完成,确保隐私安全;个人记忆能力通过长期记录用户习惯,形成持续优化的“认知”体系;自主规划能力能将模糊指令转化为具体任务,并调用天气查询、车票预订等上千种功能;可控执行能力则确保不同AI模块协同工作,使服务真正落地。

在技术突破的同时,vivo通过开放生态扩大AI的应用边界。与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聚焦于提升端侧AI的运行效率与需求理解能力。2025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吸引了6300余名两岸三地青年参与,催生了《灵动物理PEA》等将AI与日常场景深度结合的创新作品。

蓝心智能开放平台则从横向拓展服务广度。目前已有超50家生态伙伴接入该平台,提供100多类意图识别与200余项服务。vivo通过升级意图框架兼容MCP协议、推出A2A协议支持全流程线上开发、开放端侧基座模型与一站式LoRA部署方案等措施,降低了开发者的参与门槛。这种全链条开放策略,正在将核心AI能力转化为可共享的“基础设施”。

从模型能力升级到框架设计,再到生态构建,vivo的AI战略始终围绕用户需求展开。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在大会上强调:“技术的价值应由用户定义,而非技术本身的复杂度。”这种聚焦实际痛点的研发理念,与vivo“本分”的企业价值观一脉相承。当其他厂商仍在追求参数规模时,vivo已通过端侧创新与生态开放,走出了一条更贴近用户的AI发展路径。

更多热门内容
同名ETF深度剖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ETF,跟踪指数差异几何?
此前,我们已经分多期对比了多个同名ETF以及它们背后跟踪的指数,本期再来对比两个同名ETF:人工智能ETF和大数据ETF。 再从过往收益方面来看,在近一年,两个指数的收益均超过40%,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

2025-10-11

马斯克xAI获200亿美元融资,英伟达转型“AI银行”,硅谷算力争夺战白热化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还将作为股权投资者深度参与此轮融资,投资额最高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意味着芯片巨头与AI独角兽的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同为科技巨头的Meta也在财报中透露,将在2025年投…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