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纯电车装变速箱是“真香”还是鸡肋?合资与国产电车需求大不同

时间:2025-10-11 04:20:53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最近,电车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本被视为“油车专属”的变速箱,开始频繁出现在纯电车型中。从保时捷Taycan到奥迪e-tron GT,再到莲花Eletre顶配版,甚至最新推出的纯电CLA,都搭载了2挡变速箱。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电车加装变速箱,究竟是技术突破,还是多此一举?

要理解这一趋势,需从燃油车与电车的动力特性差异说起。燃油车依赖发动机驱动,而发动机的高效工作区间狭窄,必须通过变速箱调节扭矩和转速。例如,起步时需要低挡位提升扭矩以克服阻力,高速时则需升挡降低转速以减少损耗。这种“时而肾虚,时而甲亢”的特性,使得变速箱成为燃油车的标配。

电车则截然不同。电机在起步时即可输出峰值扭矩,转速上限更高,高效区间也更宽。理论上,电车无需变速箱,仅需一个减速器调整齿比,即可满足日常行驶需求。这也是大多数电车采用单挡减速器的原因。

然而,变速箱在电车领域并非毫无价值。对于性能车型而言,变速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升起步加速能力,通过增加挡位进一步放大扭矩,缩短零百加速时间;二是在高速场景下,通过升挡降低电机转速,从而提升极速上限。例如,在FE电动方程式比赛中,曾有车队尝试使用5挡变速箱,尽管最终因车身重量问题放弃,但这一尝试证明了变速箱在极限场景下的潜力。

对于家用电车而言,变速箱的意义则更多体现在高速经济性上。许多车主发现,电车在高速行驶时电耗显著增加,例如城区行驶电耗为14kWh/100km,高速则可能升至20kWh/100km。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电机高速旋转时的铁芯损耗(铁损)。当电机转速超过高效区间后,铁损占比可能从30%升至55%,导致效率大幅下降。此时,变速箱可通过降低电机转速来减少损耗,从而提升续航。例如,纯电CLA宣称其高速续航可达572km(全程120km/h),部分归功于2挡变速箱的设计。

尽管如此,变速箱在电车领域的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相比单挡减速器,2挡变速箱可节省5%-10%的电耗,但成本增加约3000元。对于多数用户而言,每月高速出行频率较低,甚至部分用户高速仅开80km/h,变速箱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其次是技术难度。尽管纯电变速箱结构比燃油车8AT简单,但高性能车型的赛用级变速箱仍面临挑战。例如,保时捷Taycan使用的赛用犬牙齿轮可承受610N·m扭矩,而国内同类产品通常在300-400N·m。

面对这些挑战,国产电车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多数品牌倾向于通过大功率电机或多电机组合提升性能,而非依赖变速箱。例如,SU7 Ultra搭载的V8s电机最大功率达850kW,最高转速27200rpm;仰望U9则配备4个555kW电机,总功率2200kW。相比之下,采用2挡变速箱的Taycan Turbo GT双电机总功率仅760kW。这种“以大功率电机碾压”的策略,使得变速箱在国产电车中显得可有可无。

国产电车之所以较少采用变速箱,还与用户需求密切相关。多数消费者购车主要用于城市通勤,高速出行频率较低。同时,国内三电技术进步显著,800V高压平台已逐渐普及,甚至向1000V迈进,电机性能足以满足日常需求。因此,为提升高速性能而专门加装变速箱,在多数场景下显得不必要。

相比之下,国外市场对变速箱的需求更为迫切。例如,美国高铁网络匮乏,长途出行依赖公路;德国部分高速公路不限速,电车若在140km/h时达到性能极限,难免被油车超越。这些特殊需求推动了变速箱在海外电车市场的应用。然而,当这类车型进入国内市场时,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