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举办的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一场关于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融合的科技盛宴拉开帷幕。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论坛中指出,随着传感器、处理器等硬件技术的突破,以智能计算为核心的硅基生命正迎来群体性发展阶段,这种技术变革正在重塑人类文明的发展范式。
大会展区成为验证这一趋势的实践场。在无人餐厅场景中,服务机器人组成的协作团队引发关注:跑堂机器人精准传递餐品,茶艺机器人完成复杂冲泡动作,冰柜管理机器人自主存取物品,包子蒸制机器人严格把控火候。所有设备的工作状态实时显示在数字面板上,形成自主调度系统,展现了从单机智能到群体协作的技术跨越。
独立展区集中展示了多家企业的创新成果。智元机器人推出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远征A2担任展区导览员,灵犀X2通过自研商演解决方案实现高难度动作表演,精灵G1机器人则在工业分拣场景中持续采集真实数据,为具身智能模型训练提供支持。四足机器狗D1 Ultra搭载强化学习算法,在安防巡逻领域展现专业能力。这些产品构成从工具应用到伙伴协作的完整生态链。
中小企业服务专区呈现了更贴近民生的应用场景。无人药店配备的银河通用机器人,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和操作流程,正在突破"可交付"瓶颈。企业代表表示,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使其获得更多真实场景测试机会,加速了技术迭代。在移动智企展区,无人值守小店等平台展示了AI技术如何重构传统商业模式。
家庭场景成为技术落地的重点领域。中国移动成立的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依托智慧家庭运营中心推动DeepSeek等深度学习技术在家居领域的应用。副总经理张锦卫透露,通过丰富家庭产品矩阵,企业正在构建更智慧、安全的生活空间。部分省级营业厅已试点使用服务机器人进行产品展示,用户反馈积极。
产业链协同创新呈现新格局。采购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移动机器人采购呈现区域集中特征,杭州研发中心成为主要采购方。在总预算超1.2亿元的人形机器人代工项目中,中标企业不仅提供硬件制造,更参与联合方案开发。这种深度合作模式在钛虎机器人等企业中得到体现,其轻量化关节产品已应用于工业母机、汽车等领域。
零部件创新推动整体突破。戴盟机器人研发的视触觉传感器实现千片级量产,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技术人员演示的穿戴式遥操作系统,使人形机器人完成精细动作。他山科技展示的数模混合AI触感芯片,解决了多维感知信号同步解析难题,相关算法已被中国移动采用。这种上下游联动正在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技术演进引发深层变革。杨杰分析指出,随着智能终端普及,硅基个体数量将超越人类,催生新的职业形态。脑机接口等技术突破将推动碳硅生命在生理、认知层面的融合,外骨骼、数字生命等新形态将提升人类能力边界。这种融合不仅改变生产方式,更将引发组织架构、伦理规范的系统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