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交通事故引发广泛关注。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一起严重碰撞事故,一辆小米SU7在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后起火,车门无法打开,最终导致驾驶员不幸身亡。
这并非小米SU7首次发生类似事故。此前,该车型曾因智能驾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三人死亡。此次事故中,车辆因超速行驶发生碰撞后起火,车门无法及时打开成为导致悲剧的关键因素。尽管多人参与救援,但最终未能挽救驾驶员生命。
自上市以来,小米SU7凭借雷军的个人影响力及社交媒体宣传,持续保持高热度。然而,产品安全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尽管该车型在纽北赛道创造了优异圈速,但多次事故暴露出其在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不足。
新能源汽车因电机驱动特性,动力输出远超同级别燃油车。即便是10万元级的后驱电动车,动力表现也能轻松超越2.0T发动机;而电四驱车型的性能更接近V8发动机水平。这种动力优势虽是电动车的天然特性,但也对车身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家用车而言,超速行驶本就不被允许。尽管其他车企也能实现极致加速性能,但宣传重点更多放在安全配置上。此次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成为争议焦点。在紧急情况下,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直接影响了救援效率。
针对此类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已启动意见征集,计划对隐藏式门把手进行规范管理,未来或出台禁止性规定,要求车企保留足够的安全冗余设计。
雷军的个人影响力为小米汽车带来了巨大流量,但产品质量问题不容忽视。接连发生的碰撞事故,迫使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安全标准,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可靠性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