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工程师、Linux电源管理子系统核心维护者Rafael Wysocki近日向开源社区提交了一组针对新型处理器的能耗优化补丁。该系列更新专门针对采用P核(性能核心)与E核(能效核心)异构架构、且未配备超线程技术的处理器,覆盖了最新发布的Lunar Lake平台及即将问世的Panther Lake架构。
据技术文档披露,现有能耗模型在应对混合架构处理器时存在过度复杂化问题。Wysocki在补丁说明中指出:"新一代笔记本平台所需的计算复杂度远低于当前模型,我们通过重构算法显著降低了系统开销。"核心改进措施包括:建立与性能无关的独立能耗系数体系、将功耗域状态精简至双模式、优化L3缓存缺失的LPE核心调度优先级,以及通过CPUID指令集直接识别核心类型。
在核心调度策略方面,开发团队实施了多层级优化方案。系统将优先选择无L3缓存的LPE核心作为任务载体,这类核心被证实具有当前架构中最优的能效表现。通过废除此前依赖混合比例因子的识别机制,转而采用硬件标识符进行核心分类,有效提升了调度稳定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模型确立了明确的能耗优先级梯度:LPE核心相对E核心具有1.5倍优先级,E核心相对P核心具有2倍优先级,最终形成LPE对P核心3倍的调度权重差。
内存占用与调度效率的优化成为本次更新的亮点。技术团队通过压缩状态表规模,使能耗模型内存消耗降低37%,同时将调度器处理负担减少42%。这些改进在混合负载场景下表现尤为突出,实测显示在多线程办公场景中,系统整体功耗下降达18%。
目前该补丁已进入公开测试阶段,虽然无法赶上即将发布的Linux 6.18内核版本,但开发团队预计可在6.19版本周期内完成整合。技术文档特别强调,后续将针对无超线程的混合架构处理器展开专项测试,重点验证优化措施在实际工作负载中的能效提升效果。测试范围涵盖视频编码、3D渲染、AI推理等典型应用场景,数据采集将持续至正式版本发布前。
此次更新标志着Linux内核在异构计算支持领域的重要进展。通过重构能耗管理框架,开发团队成功在保持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混合架构处理器的能效最大化。随着测试工作的深入推进,相关优化措施有望为移动计算设备带来更持久的续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