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57岁汤向阳临危受命,珍酒李渡新帅能否破局“内卷”与国际化难题?

时间:2025-10-17 05:18:50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白酒行业近期迎来一则重要人事变动:珍酒李渡集团宣布,原首席执行官颜涛转任董事会副主席,57岁的汤向阳正式接任集团CEO。这一调整发生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国内酱香型白酒市场竞争白热化,海外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企业增长压力显著。

新任CEO汤向阳的履历显示,其自1989年加入集团,拥有超过35年的行业经验。2014年,他临危受命接管连续五年更换五任总经理的江西李渡酒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渠道管理,成功带领企业扭亏为盈。2023年起,他担任集团副总裁,负责核心业务板块运营。此次接任CEO后,其任期为三年,年薪及绩效奖励合计500万元,同时通过管理层持股和股权激励计划深度绑定企业利益,目前持有集团83.3万股普通股及333.3万股未归属股份。

珍酒李渡集团由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四大品牌构成,其中珍酒与李渡为营收主力。作为“港股白酒第一股”和“酱香白酒第二股”,企业曾实现连续四年增长,2020年至2024年营收从51.02亿元增至70.67亿元。但增速放缓趋势明显,营收增长率从2021年的112.66%骤降至2024年的0.52%。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企业营收24.97亿元,同比下降39.6%;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减少23.5%,凸显增长压力。

当前,企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国内市场方面,酱香型白酒赛道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茅台等头部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区域品牌通过低价策略渗透下沉市场,珍酒李渡主攻的300-800元价格带面临“上下挤压”。国际化进程中,企业虽重启海外业务近两年,但收入占比仍极低。海外消费者对酱香“酸涩感”接受度有限,更偏好威士忌等口感柔和的烈酒;同时,国际五星级酒店、米其林餐厅等高端渠道的入场费与维护成本高昂,叠加与国际烈酒品牌的货架资源竞争,推高运营成本。

多品牌协同不足的问题同样突出。旗下四大品牌存在渠道重叠、资源分散现象,导致营销费用居高不下。企业曾尝试将李渡的“文旅IP”与珍酒的“历史底蕴”转化为消费认知,但尚未形成显著业绩突破。董事长吴向东此前提出“抱团出海”战略,旨在与其他酒企分摊海外推广费用、共享渠道资源,但具体机制仍需管理者推动落地。海外产品组合需进一步优化,避免单一酱香输出,开发适配当地口感的衍生产品。

行业格局方面,珍酒李渡处于“头部压制、腰部混战”的中间地带。高端市场被茅台、五粮液垄断,中端市场则聚集习酒、郎酒、金沙等酱酒品牌与泸州老窖、剑南春等浓香品牌,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趋势显示,“文化赋能+场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从“社交刚需”转向“体验消费”,李渡的“考古文旅”项目与1912美食研究所的“佐酒菜品”契合这一趋势,但如何将小众体验转化为大众消费,仍是待解难题。

为应对挑战,企业近期动作频繁。2025年,珍酒举办50周年庆典,签约姚安娜为白酒“申遗大使”,并推出高端新品“大珍·珍酒”。发布会上,董事长吴向东直言:“希望打造像茅台一样成功的产品。”这一愿景背后,是企业在营销创新与市场破局上的迫切需求。例如,吴向东亲自试水视频直播带货,拉近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珍酒“大珍”采用“送股招商”模式强化渠道黏性;跨界推出“牛市”啤酒探索品类延伸。这些举措或将成为汤向阳推动集团变革的重要抓手。

汤向阳的接任,为珍酒李渡注入“老将”的稳健与经验。其在李渡期间打造的差异化营销体系,或将在集团层面复制升级。然而,要实现“世界一流酿酒企业”的目标,仍需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中持续突破。这场“持久战”的最终答案,或将由市场与时间共同书写。

更多热门内容
智元精灵G2发布:工业级交互具身作业机器人,多场景商用落地启新篇
参数量更大的VLA、LLM等大型AI模型得以在本地直接运行,性能更强、泛化性更好,同时大幅缩短开发周期,在虚拟环境中训练和测试后可一键部署到真机,减少试错成本和时间。 在商业导览场景中,精灵G2展现了强大的交…

2025-10-17

智元精灵G2机器人发布,下午将联合均普智能举办投产仪式并开启商用交付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 郑棋文】10月16日,智元机器人举行线上直播发布会,正式发布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智元精灵G2。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透露,今天下午,智元机器…

2025-10-17

AI赋能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思迈特Smartbi推动数据驱动的数智化转型
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ai数据分析工具在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中的交叉应用,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揭示AI数据分析如何极大地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决策支持能力,为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2.2 核心创新点与差异化能…

2025-10-17

智元机器人新品G2发布即交付,斩获过亿订单,全球布局明年海外收入或达三成
事实上,今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不少明星公司均进入“亿元订单”“千台交付”密集落地期,如优必选9月宣布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同月,惠科股份全资子公司深圳慧智物联与…

2025-10-17

固态电池产业迎关键转折:技术突破与资本助力,谁将成投资新宠?
资金用脚投票,10月以来超20只固态电池概念股获融资净买入,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龙头融资净买入额均超1亿元(详见下表);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标的10月获超百家机构调研,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同步布局,彰…

2025-10-17

固态电池技术迎突破:三大“黑科技”助力续航跃升,新能源车驶向新里程
如今,我国多个科研团队纷纷出手,三大关键技术突破让“陶瓷板”和“橡皮泥”实现严丝合缝,有望解决固固界面的接触难题,彻底打通固态电池的续航瓶颈。 通过一番缝缝补补,电极和电解质就能自己贴得严严实实,从而突破全…

2025-10-17

中国科学家“胶水”技术赋能:固态电池实现自修复与续航双重飞跃
实验数据显示,这种自修复技术能让界面接触电阻降低90%以上,彻底解决了固态电池长期存在的界面阻抗难题。这也解释了为何测试中电池经历2万次弯曲仍能保持95%以上的容量。 特别在快充场景下,"胶水"技术能有效防…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