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海底捞“趁虚而入”:借西贝风波发力,亲子餐饮赛道“抢娃”大战升级

时间:2025-10-18 17:47:21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亲子餐饮赛道正经历一场激烈的“客流争夺战”。西贝因预制菜争议陷入信任危机,门店客流量骤减;而海底捞则抓住时机,加速布局亲子主题门店,推出创新服务模式,试图抢占家庭消费市场。这场品牌间的较量,折射出餐饮行业在细分领域的深度竞争。

西贝曾凭借“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口号,以七彩儿童餐和亲子场景设计,三年内售出2000万份儿童餐,儿童客流占比稳定在17%,成为亲子餐饮的标杆品牌。然而,2025年9月,一场预制菜风波将其推入舆论漩涡。消费者质疑其使用预制菜、食材保质期过长、添加剂存疑,叠加供应链争议,导致品牌信任度大幅下滑。据公开数据,风波发酵后两个月内,品牌营业额减少超100万元,门店客流量断崖式下跌,晚间饭点仅4位顾客的场景成为常态,服务员直言周末客流减少三分之一,工作日更是门可罗雀。

就在西贝陷入困境之际,海底捞迅速展开行动。十一假期期间,扬州京华城门店围挡装修,计划打造全国首家亲子主题店;深圳龙华大城店则推出200平米的“益乐园”,配备海洋球池、趣味沙地、涂鸦墙和阅读角,并安排2-3名持有医疗救援资质的服务人员全程看护;北京亦庄店更联合猿辅导,将AI编程启蒙融入游乐区,设置“食材快线”“平衡运鸡蛋”等互动装置,引入编程机器狗“小8”,实现“边吃火锅边学代码”的沉浸式体验。这些创新举措,标志着海底捞从单一餐饮服务向“餐饮+教育+娱乐”综合体验的转型。

海底捞的布局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24年,部分门店便试水儿童蒸蛋、独立宝宝套餐,并随餐赠送小玩具;近两年更构建系统化儿童服务体系,覆盖进店到离店的全流程:等位时提供专属娱乐设施,就餐前备好儿童餐具和围兜,离店时赠送玩具或零食。硬件设施上,儿童游乐区采用防滑地面、软包边角和安全硅胶玩具;服务体验上,定时安排巡场舞蹈、魔术表演,服务员主动陪玩折纸游戏;营销层面,通过IP联名打造爆款,如2024年5月推出的“海底小纵队”联名套餐,80万份限量周边玩具迅速售罄;还推出“集章赢好礼”活动,集满3枚印章可兑换尤克里里,集满6枚可换惊喜礼盒,吸引儿童主动要求到店消费。

海底捞的策略不仅针对儿童,更瞄准背后的家庭客群。数据显示,我国0-17周岁儿童人口达2.98亿,儿童消费市场规模近4.5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增长率超20%。家庭消费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30%-50%,单个孩子年均花费1.7万-2.5万元。海底捞通过儿童服务吸引家庭客群,既能提升客单价,又能激活午市等非高峰时段客流。传统火锅消费集中在晚餐和周末,而带孩子的家庭更倾向工作日午餐,以避开拥挤人群。海底捞的儿童游乐区和“保姆式”服务,正好解决了家长“中午不知带孩子吃什么、去哪里吃”的决策难题,形成“孩子玩得开心、家长吃得省心”的双赢局面。

然而,海底捞的“抢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川式火锅的辛辣口味和较长用餐时间,与儿童清淡饮食偏好和有限耐心存在矛盾;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老乡鸡、九毛九、太二酸菜鱼等品牌纷纷推出特色儿童餐和亲子服务;提供游乐区运营、专业托管等服务,会增加门店运营成本,对标准化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儿童餐现场制作需确保品质,游乐设施需定期维护,服务人员需具备育儿经验,这些均考验品牌的资源整合和管理效率。

尽管挑战重重,海底捞仍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资源整合能力,在亲子餐饮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其策略不仅填补了西贝流失的市场空间,更通过主题门店、科技互动和全时段运营,满足家庭客群对健康、透明和优质体验的需求。这场“抢娃大战”的最终走向,将取决于品牌能否持续洞察消费者需求,并在竞争中保持创新活力。

更多热门内容
Sora2:技术革新解锁内容创作新可能,重塑广告营销新生态
除了技术升级,Sora APP产品形态也焕然一新,为了增强社交属性、吸引用户参与,Sora APP界面采用类抖音的瀑布流形式,新增了Cameo(出镜秀)和Remix(混剪)两大功能,为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玩法。…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