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数十年氟化工积淀赋能 多氟多稳步突围固态电池新赛道

时间:2025-10-20 18:39:48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新能源产业变革浪潮中,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强安全性和优异低温性能,正成为全球电池技术竞争的核心赛道。作为深耕氟化工领域三十余年的龙头企业,多氟多凭借材料创新与技术突破,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位于河南焦作的氟基新材料创新中心实验室里,多氟多研发团队正专注开展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试验。研发负责人周阳向记者透露,公司固态电池研发的核心是构建本质安全电芯体系。"能量密度由正负极材料决定,我们的突破点在于开发适配高能量密度体系的固态电解质,确保安全性能。"据介绍,多氟多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通过引入强吸电子含氟基团,成功匹配4.7V高电压正极材料,同时实现与金属锂负极的兼容。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长期产学研合作。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团队提出的"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策略,为多氟多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该技术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在电极表面形成富含氟化物的稳定界面层,使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达到0.6mS/cm,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40Wh/kg,循环寿命突破800次,并通过热箱、针刺等严苛测试。周阳强调:"技术转化必须紧扣市场需求,从新能源汽车长续航到储能电站高稳定性,安全与能量密度的平衡始终是研发重点。"

多氟多的技术底气源于氟化工全产业链布局。作为全球最大的铝用氟化盐生产商,公司在无水氟化氢等基础原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通过布局双氟磺酰亚胺锂、含氟溶剂等新能源材料,构建起固态电池核心技术矩阵。"含氟材料是固态电解质的骨架。"周阳解释,特种无机氟和有机氟材料形成的宽电化学窗口,为电解质提供了优异的动力学性能和负极钝化能力。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多氟多采取多线并进策略。2017年启动的硫化物电解质研发,瞄准海外垄断的高离子电导率技术;2021年布局的聚合物/凝胶体系,则利用其低温适应性和加工便利性优势。子公司浙江中宁硅业开发的多孔碳沉积硅技术,使硅碳负极容量突破1500mAh/g,体积膨胀率显著降低,已在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实现应用。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与清华大学的复合锂负极合作项目,预期将实现1500mAh/g比容量和超500次循环寿命的技术目标。

面对产业化热潮,多氟多保持战略定力。公司制定明确技术路线图:2027年前实现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突破1mS/cm,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中期目标锁定本质安全电池,计划在2027-2029年实现耐过充、抗针刺、无热失控的高比能量固态电池量产。在技术路径上,公司认同"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的渐进式发展,认为半固态电池可快速改善现有锂电池性能,为全固态技术积累经验。

目前,多氟多已构建起从电解质到负极材料的完整技术体系,并与多家下游车企、储能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随着340Wh/kg固态电池产线具备装车能力,这家氟化工巨头正以材料创新为支点,撬动固态电池产业新格局。

更多热门内容
我国科学家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难关,固态电池续航或迎重大升级
据央视新闻,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前沿技术,我国科学家近期取得一批新进展,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

2025-10-20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王闯透露:远征系列出货千台,成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领头羊”
10 月 20 日消息,2025 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 10 月 16 日-18 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 据新浪财经报道,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在媒体沟通中表示,远征整个系…

2025-10-20

人形机器人板块火热!大洋电机等多股涨停,前瞻布局显成效
10月20日,机器人概念再度走强,大洋电机涨停,三花智控、均普智能涨超7%,宁波华翔、安培龙跟涨。结构设计上轴向磁场电机厚度较传统产品减少50%,直径仅20mm的灵巧手专用电机功率密度达5kW/kg,效率超…

2025-10-20

巴斯夫与明新旭腾携手,共拓机器人产业创新新赛道
10月20日,巴斯夫官微消息显示,10月18日,巴斯夫与明新旭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新旭腾”)于浙江嘉兴明新旭腾总部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 根据该备忘录,巴斯夫将作为明新旭腾的核心合…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