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恒星聚变止于铁,超新星爆发等天体事件如何为宇宙“锻造”出珍贵重元素?

时间:2025-10-21 18:58:22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我们日常接触的黄金、铂金饰品,手机中不可或缺的稀土材料,乃至人体必需的碘、锌等微量元素——这些原子序数超过铁的重元素,究竟从何而来?科学家早已证实,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在生成铁元素后便会戛然而止,但宇宙中却充斥着种类繁多的重元素。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宇宙中最狂暴的天体活动,正是这些极端过程为宇宙“锻造”出珍贵的重元素。

要理解重元素的起源,需先破解恒星核聚变的“铁之谜”。恒星通过核心的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稳定:氢聚变为氦,氦进一步聚变为碳、氧,再逐步合成氖、镁,直至铁元素。轻元素聚变会释放能量,但铁原子核的结构极为特殊——其核子结合能达到峰值,这意味着将铁原子核拆解所需的能量,远超过将其聚变为更重元素所能释放的能量。这种“能量亏损”导致恒星核心的聚变反应在生成铁时被迫终止,恒星也随之失去平衡。

然而,宇宙中的重元素正是在恒星“死亡”的剧烈过程中诞生的。科学家发现,存在三大“重元素工厂”主导着这一过程。首当其冲的是超新星爆发。当质量超过太阳8倍的大质量恒星将核心聚变为铁后,能量供应骤然中断,外层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向核心坍缩,随后发生剧烈反弹,形成威力相当于百亿颗氢弹同时爆炸的超新星爆发。

在超新星爆发的极端环境中,温度可达数十亿度,压力超过地球实验室的万亿倍。这种条件下,铁原子核与大量中子、质子被“强行”组合,像搭积木般合成金、银、铅等重元素。爆发产生的冲击波将这些新元素抛入宇宙空间,成为星际物质的组成部分。例如,1987年观测到的超新星SN 1987A,爆发后便检测到大量重元素的信号。

第二个“重元素工厂”是中子星合并。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致密残骸,其质量可达太阳的1.4倍以上,密度却高得惊人——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质量超过1亿吨。当两颗中子星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绕转并最终碰撞时,会释放出海量中子与能量。这些中子被周围原子核“俘获”,形成铂、铀等超重元素,甚至产生放射性同位素。2017年,人类首次通过引力波探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事件,同时观测到锶等重元素的合成,直接证实了这一过程的存在。

第三个“重元素工厂”则是白矮星爆发(Ia型超新星)。白矮星是中小质量恒星(如太阳)演化的终点,当它通过吸积伴星物质使质量达到太阳的1.44倍(钱德拉塞卡极限)时,会引发剧烈的热核爆炸,即Ia型超新星爆发。尽管其爆发规模不及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但仍能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合成镍、钴等中重元素,并将它们抛入宇宙。

这些重元素在宇宙空间中飘散、混合,最终成为新恒星与行星形成的“原材料”。我们的太阳系正是在50亿年前,由富含重元素的星际云团坍缩而成——地球中的黄金、岩石里的铀,甚至人体内的微量元素,都是数十亿年前超新星爆发或中子星合并的“遗产”。从恒星聚变的“终点”铁,到遍布宇宙的重元素,宇宙通过最狂暴的天体活动完成了元素的“升级”。每一块黄金、每一部手机中的重元素,都是宇宙壮丽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的存在也提醒我们:人类与浩瀚宇宙,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更多热门内容
物通博联方案:助力高速服务区光伏电站高效运维与绿色低碳运营
网关能够接入光伏逆变器、电压电流传感器、辐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表等设备,实时采集光伏组件输出功率、逆变器运行状态、环境辐照强度、组件表面温度、并网发电量等多维度数据,实现远程监控、告警、管理、控制等功能,…

2025-10-21

ROSCon China 2025即将启幕,30+场技术论坛共探机器人开发新趋势
在机器人技术日益渗透生产生活的今天,开源社区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ROSCon作为机器人操作系统领域的年度盛会,截至到2025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其目标是通过汇聚全球ROS领域的精英力量,共同探索…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