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工业智能体专业赛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专业赛事,聚焦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旨在通过挖掘优秀项目和团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工业智能体企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赛事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创业团队踊跃参与,成为工业智能化领域的一次重要盛会。
作为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工互联(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并协办了本次大赛。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智振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参与此次赛事的初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赛促用,通过实战检验和迭代升级自主技术平台;二是以赛促融,构建围绕自身平台的工业智能体新生态;三是以赛促产,推动工业智能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应用;四是以赛促才,发掘并储备“AI+工业”领域的复合型顶尖人才。
智振介绍,中工互联此次带来了两个“揭榜挂帅”项目,分别是“智控气源,能效先锋”——空压机流量预测与节能优化智能体,以及“明察秋毫,防患未然”——工业行为分析智能体。这两个项目均针对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的共性痛点,旨在通过真实场景和数据,推动技术突破与方案落地。
其中,“智控气源,能效先锋”项目聚焦压缩空气系统的能耗问题。压缩空气系统被称为工业的“第五大公用工程”,但其能耗占工厂总电耗的10%至40%,且普遍存在调度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中工互联提供的真实空压站房运行数据,要求参赛团队构建一个能够精准预测未来24小时全厂用气需求,并动态输出空压机组最优启停和频率控制策略的工业智能体,最终实现系统总电耗最小化。
另一个项目“明察秋毫,防患未然”则针对安全监管难、工艺合规性核查难和效率瓶颈定位难等行业痛点。参赛团队需基于中工互联提供的真实工厂高清监控视频数据,开发一个高性能的AI智能体。中工互联期待看到追求“既准又稳”的工业级算法,同时要求模型与智工·智界智能体平台的工具深度集成,打造“即插即用”的标准化产品。
智振表示,公司投入资源发布这些榜单,不仅是为了决出赛事名次,更希望达成三层效果:一是技术突破,寻求最优解;二是方案落地,形成即战力;三是树立标杆,催生新模式。他强调,赛事成果将沉淀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形成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赋能千千万万制造业企业,真正实现“以赛促用,以赛促产”的目标。
对于中工互联而言,此次大赛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个战略支点。智振指出,赛事将从三个维度助推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技术上,从“内部研发”加速迭代为“开放创新”;生态上,从“自有平台”强力催化为“繁荣生态”;商业上,从“项目交付”价值跃迁为“范式输出”。他表示,通过“技术、生态、商业”三大飞轮的同步启动,公司有望从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向工业智能时代产业生态核心与规则制定者转变。
智振总结说,这是一次集“技术验证、生态构建、产业推动、人才聚集”于一体的战略性投入。中工互联期待通过这场高水平的赛事,锤炼自身、壮大生态,同时与丰台区、北京市乃至国家级的工业智能化战略同频共振,共同推动我国工业智能体技术从“可用”走向“好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贡献企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