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中核集团成立聚变新平台,聚变能源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新征程

时间:2025-10-22 23:38:44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近日,核工业领域悄然出现一则备受瞩目的动态:中核集团依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注册成立了“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这一消息在普通大众眼中或许只是机构层面的常规变动,但在聚变研究专业人士看来,却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一颗巨石,引发的涟漪正不断扩散,预示着聚变能源领域或将迎来新的变革。

我国在聚变领域的研究起步虽不算早,但成果斐然。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HL - 2A/M系列装置以及合肥的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先后将等离子体温度提升至1亿度以上,维持时间也从秒级逐步延长至千秒级。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成功点燃了“火球”,并能够让它持续燃烧一段时间。接下来,科研人员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实现聚变反应的“点火”与“增益”,即让聚变反应产出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这是聚变界长期追求的梦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核集团牵头成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具有深远的意义。过去,聚变研究主要依赖“国家队+大科学装置”的模式,由财政提供资金支持,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并产出论文。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资源攻克重大科学难题,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即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难以直接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源产品。而新成立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则像一座桥梁,将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与产业资本、工程制造能力以及市场机制紧密连接起来。它能够推动磁体、包层、氚工厂等聚变关键部件从设计图纸走向生产线,最终应用于聚变电站,将聚变从单纯的科学研究推向实际的能源生产领域。

对于聚变发电的实现时间,业内常用“三段式”路线图来形容。第一阶段,人们总是认为聚变发电“永远在30年后”;第二阶段,虽然还是觉得需要30年,但开始有资金投入;第三阶段,则让人感觉“好像真的不用30年了”。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已进入安装的关键时期,欧洲、日本、美国等地的私营公司也纷纷获得融资,我国成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这一举措,也释放出资金投入增加的信号。这表明,当资本、技术和产业链同时具备时,聚变能源有望从“遥远的未来”变为“当下可及的现实”。

新成立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背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拥有众多“硬核专利”,如高功率射频加热、波纹器磁场控制、氚循环净化等技术。过去,这些专利主要存在于实验室报告中,如今有了市场主体,它们可以通过“专利授权—样机制造—联合电站”的路径实现商业化应用。可以想象,如果一条年产百吨级氚的模块化包层生产线率先在成都平原建成,再借助长江经济带的强大重装制造能力复制到沿海地区,我国聚变产业有望像高铁、光伏产业一样,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反超—对外输出”的发展道路。

更多热门内容
舒福德S500睡眠智能体亮相,以数字生态开启全民睡眠健康新篇章
作为麒盛科技旗下智能床品牌,自2005年自主研发智能电动床,开启探索智能睡眠体验:2017年推出全球首张智能床,初步实现睡眠数据的采集与分析;2022年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智能床供应商,通过服务全球运动员,验证…

2025-10-22

​智能机器人“心智”之辨:从道德、认知到自由的深度剖析​
在一定程度上,这一反驳是合理的,但是,这并不能反驳我们的最终结论,即智能机器人不具备语义理解能力。在塞尔的“中文屋思想试验”中,计算机程序被视为符号的输入与输出,而目前的智能机器人比计算机程序更复杂,其根本特…

2025-10-22

乐聚机器人完成股改推进IPO,获15亿融资,人形机器人迈向量产新阶段
资料显示,乐聚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已构建“大脑-小脑-操作系统-本体”全栈技术体系,陆续推出AELOS(小型)、ROBAN(中型)、KUAVO(大型)等机器…

2025-10-22

智元王闯谈人形机器人:2025商业化元年启航,“拟人”迈向“类人”成关键
当前,智元机器人已凭借领先的产品技术与生态体系,成为全球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与商业化落地的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1月,其第 1000 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标志…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