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今日启程!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奔赴南极 开展前沿试验与设施验证

时间:2025-11-01 18:51:08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今日,中国第4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启程,开启为期半年的极地探索之旅。此次考察由自然资源部组织,将动用“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科考船共同执行任务,共有来自全国80余家科研机构的500余名队员参与,并首次邀请泰国、智利、葡萄牙等十余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加入国际合作团队。

据考察队领队魏福海介绍,本次考察将突破多项技术难题,首次在南极内陆冰层深处开展湖泊科学钻探试验。科研团队将使用自主研发的国产热水钻和热融钻系统,在超过3000米厚的冰层上实施洁净钻井作业,获取冰下湖泊的原始样本。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填补我国在极地深部钻探领域的空白,为研究南极冰盖演化提供关键数据。

在海洋生态研究方面,考察队将在阿蒙森海、罗斯海等典型海域建立长期观测站,重点监测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部署自动观测设备与卫星遥感系统,科研人员将获取连续多年的海洋环境数据,为评估南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生态潜标与磷虾多联网系统等新技术将在南极海域首次应用,实现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动态监测。

基础设施升级是本次考察的另一重点。位于罗斯海区域的秦岭站将完善科研栋建设,优化通讯网络布局,并测试海水淡化、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国产化设备的极端环境适应性。这些设施的稳定运行将显著提升我国南极考察站的长期驻守能力,为后续科研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装备验证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雪豹”6×6轮式载具和THT550全液压大功率牵引装备将在南极实地测试。这些新型装备针对极地特殊地形设计,可大幅提升物资运输效率。自动观测与卫星遥感技术的集成应用,将实现考察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智能分析,推动我国极地科研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本次考察预计持续至2026年5月,期间将完成多项国际合作项目。通过与多国科研团队的协同工作,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在极地治理、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全球极地科学研究贡献中国智慧。考察队成员表示,此次任务既是对我国极地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推动极地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契机。

更多热门内容
李开复:AI Agent重构企业架构,未来或现一人独角兽,24小时高效运转
11月1日消息,今日举办的2025 GOTC全球开源技术峰会上,零一万物CEO、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其实AI Agent对CEO来说不只是一个软件工具,更多的是一个重新思考公司战略执行、组织架构的技能,…

2025-11-01

无人机地面电源:从技术革新到多领域赋能的能源基石
智能化:无人机地面电源结合AI与IoT技术,实现无人机地面电源自动调度、远程诊断和云端管理;绿色化:无人机地面电源更多使用高效太阳能、氢能或混合储能方案,减少碳排放和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高功率化:针对大型无人…

2025-11-01

擎朗智能机器人“组团”进驻酒店,通用+专用模式开启智慧服务新体验
面对服务业非标准化、高动态、强交互的独特场景,擎朗"通用"与"专用"协同并进的策略将更快推动具身智能更广泛的商业落地——人形机器人凭借其拟人化形态,在环境适应、意图理解与复杂任务执行上展现出天然优势;而配送、…

202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