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机器人与人类“唇枪舌战” 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复赛精彩纷呈

时间:2025-11-02 20:34:39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复赛在北京亦庄的机器人大世界拉开帷幕,来自湖北大学、人大附中、松延动力等十支学校与企业代表队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机器人与人类辩手的“智慧较量”。此次辩论赛以“企业使用AI监控员工工作效率是否合理”为辩题,吸引了众多关注。

在辩论现场,湖北大学派出的机器人选手“思睿”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展开立论。面对人类辩手关于隐私侵犯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追问,“思睿”虽偶有答非所问的情况,但在总结陈述环节表现亮眼,提出“AI监控的本质是看见员工付出和管理漏洞”的观点,引发观众思考。湖北大学参赛队伍的研一学生赵汛表示,“思睿”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经过一千多场辩论赛数据集的训练,今天的响应速度和总结陈述准确性都有明显提升。不过,他也提到,在自由辩论环节,由于语音输入识别受现场环境、辩手口语化表达等因素影响,机器人对对手发言的识别不够完整,导致回应出现偏差,后续将优化数据集以提高语音识别准确性。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连海鹏作为松延动力-松美美队的人类辩手,首次与机器人展开辩论。他评价“思睿”在结辩环节的表现最为出色,重申立场、逻辑拆解、价值升华等环节都接近人类辩手水平。连海鹏还指出,机器人与人类辩手的最大区别在于不受情绪压力和比赛进程影响,不会因情绪或回答失误而卡壳,这种反应令人称奇。

在后续比赛中,多支队伍围绕“通过脑机接口读取犯罪嫌疑人记忆作为法庭证据是否可取”“利用基因技术复活灭绝物种是生态责任还是资源浪费”等辩题展开激烈辩论。机器人辩手在比赛中既出现了打断对手发言、语言程序紊乱等问题,也展现了强大的逻辑推理和反应能力。例如,松美美队的机器人在面对对手追问时几乎无缝衔接回答。松延动力软件研发工程师张秋各介绍,他们在语料训练中要求机器人针对对方观点一一回应,并引用量化数据和事实案例,以增强说服力。

张秋各认为,机器人辩论赛的意义在于锻炼机器人的语言交互能力,使大模型能够准确理解人类说话的语境、情绪和意图,进而进行任务规划。这有助于机器人在智能家居、养老陪伴等场景的应用。现场评委从逻辑性、语言表现力、多模态交互、机器人技能展示、临场应变等维度为机器人辩手打分。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云泽表示,选手表现超出预期,这场比赛不仅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检验,也是将其融入人文社会科学场景的科学实验。他指出,硅基思维与碳基思维方式的对抗将成为长期研究热点。

据悉,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决赛将于11月9日举行,四支队伍的机器人将展开巅峰对决,争夺冠军。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围绕酒店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一系列赛事活动,加速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热门内容
从化缘到泡妞:古代中国机器人大盘点,古人的智慧远超想象!
这个机器人被装扮成女性的模样,真可谓是酒色齐全了。 古代中国机器人界最著名的发明莫过于蜀国丞相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了。早在周穆王时期,一位名叫偃师的工匠就创造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机器人。这一事件被记载在《列子》一书…

2025-11-02

进博会食品安全迎“智慧新援” “食安AI博士”首秀展实力
第八届进博会市场监管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邱从乾介绍,“食安AI博士”是以专业知识和历史数据等为“语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初步建成的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垂类大模型,可以同时…

2025-11-02

第十三届国际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在徐开幕 共探前沿技术新图景
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1月2日从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获悉,第十三届国际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ICIG 2025)1日在江苏徐州开幕,聚焦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具身智能、脑机接口…

2025-11-02

​马斯克预言2030年传统智能手机退场,AI终端将开启人机交互新篇章​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1月2日消息,据外媒zamin报道称,埃隆·马斯克在与记者乔·罗根的对话中大胆预测:到2030年,传统智能手机将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终端设备。这一言论迅速引发科技…

2025-11-02

马斯克预言手机五年后“退场”?技术变革下投资机会如何把握?
老铁们,帮主今早刷到个猛料——马斯克又在乔·罗根播客里放话了,说五年后手机和App都得消失! 马斯克说,未来手机不再是现在这玩意儿,而是一个“AI推理边缘节点”。你想订机票,不用打开App,直接对AI说一句,…

2025-11-02

AI赋能黑土地保护:从“CT式”分析到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中新网长春11月2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2日从在吉林长春举行的第三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研讨会上获悉,来自中国30家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形成共识:人工智能(AI)正成为黑土地保护和治理的新“农具”。他透露…

202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