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公司掌门人黄仁勋近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专访时,就中美科技竞争格局发表了新观点。他指出美国决策层对华科技发展存在认知偏差,中国已形成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展现出强劲实力。
这位科技行业领军者强调,中国每年量产数百万枚AI芯片的产能,彻底打破了"中国无法制造高端芯片"的刻板印象。他特别驳斥了三种常见误解:首先针对技术封锁论,明确表示中国具备完整的芯片制造能力;其次关于产能质疑,指出制造业恰是中国最突出的优势领域;最后针对技术代差说法,用"纳秒级差距"的生动比喻,强调中美在AI领域的实际差距远小于外界想象。
黄仁勋的最新表态与其九月观点形成呼应。当时他就曾公开提醒,美国不应沉浸在技术领先的幻觉中,中国在AI赛道上的追赶速度远超预期。这种持续性的警示,折射出全球科技巨头对中国创新潜力的重新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AI芯片产业的突破不仅体现在产量规模上。据行业数据显示,多家本土企业已掌握7纳米制程技术,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其芯片性能与国际主流产品差距持续缩小。这种技术跃迁与产能扩张的双重突破,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分析人士指出,黄仁勋的连续发声揭示了科技产业的新现实: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壁垒的突破速度远超传统认知。中国通过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在关键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这种发展态势值得国际社会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