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强北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其热度甚至超越了金价飙升时的深圳水贝市场。近期,国产手机厂商推出的旗舰新品集体上调售价,OPPO Find X9、真我GT8系列、vivo X300等机型价格均高于前代产品。以性价比著称的红米K90全系列更是涨价100至400元,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厂商们普遍将涨价原因归结为存储芯片成本的持续攀升。
作为中国电子市场的风向标,华强北的存储产品价格已出现翻倍现象。DDR4内存条和SSD固态硬盘的价格走势尤为突出,部分产品甚至呈现"一日一价"的剧烈波动。商户们反映,16G DDR4内存条价格从180-190元飙升至400元,三星1TB SSD价格一个月内从300多元涨至620元,2TB版本更是突破1200元。这种价格走势让商户们普遍产生"恐高"心理,多数选择每日进货而非囤货,以规避价格下跌风险。
存储芯片的涨价潮已传导至上游原厂。据供应链消息,三星电子已暂停10月DDR5 DRAM合约报价,SK海力士和美光等企业随即跟进,导致供应链出现暂时性断供。行业分析师指出,存储市场已完全进入卖方主导阶段。社交媒体上,提前囤积存储产品的网友纷纷晒出"超额收益",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DRAM价格同比涨幅达171.8%。
推动本轮涨价的核心因素是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需求革命。自ChatGPT引发全球AI竞赛以来,数据中心建设对HBM高带宽内存和DDR5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全球存储巨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将大量晶圆产能转向高端产品,直接挤压了DDR4等成熟制程的供应空间。美光科技测算显示,单台AI服务器的存储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DRAM)和3倍(NAND)。
存储市场的强周期性特征在本轮涨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晶圆厂建设周期长达2-3年且投资超百亿美元,导致供给响应滞后于需求变化。近十年间,行业经历三轮完整周期:2016-2019年DDR4技术迭代推动价格上涨超100%;2020-2023年疫情催生的远程办公需求先拉升后因产能过剩陷入调整;2024年至今的涨价周期则由AI算力基建和HBM技术革新驱动。行业人士警告,当前巨头们集中投资高端市场,可能为下一轮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在这场存储盛宴中,产业链各环节呈现分化态势。全球存储巨头SK海力士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9%至170.9亿美元,净利润增长119%至88亿美元。A股市场中,江波龙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7.95%至7.13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增幅达1994.42%;佰维存储实现V型反转,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63.77%至2.56亿元。两家企业存货分别达85.17亿元和56.95亿元,显示积极备货策略。
产业链中游的代理商面临更大挑战。SK海力士核心代理商香农芯创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增长59.90%至264亿元,但净利润微降1.36%至3.59亿元,其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毛利率仅2.43%。技术门槛更高的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澜起科技则表现优异,前三季度营收增长57.83%至40.58亿元,净利润增长66.89%至16.32亿元,互连类芯片产品线毛利率达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