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三季报披露完毕,整体业绩呈现显著改善态势,各环节利润多数环比回升,主材行业亏损幅度大幅收窄,部分企业率先实现盈利,行业至暗时刻或已过去。光伏产业未来数年的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含储量”成为中期估值的关键指标,而与AI数据中心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则被视为赢得市场的核心要素。
硅料环节利润改善最为突出。协鑫科技第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利润约9.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企业也实现大幅减亏或盈利。受益于行业自律措施,硅料价格从二季度最低3万元/吨攀升至5.8万元/吨,大全能源三季度销售均价较二季度上涨37%,预计四季度盈利将持续改善。不过,大全能源的盈利部分得益于二季度存货跌价回补及开工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未来硅料企业盈利水平仍将取决于开工率及成本控制能力。
硅片环节跟随硅料价格上行,部分企业因库存硅料实现盈利。弘元绿能、双良节能等二线企业率先扭亏,隆基绿能、TCL中环等龙头企业亏损幅度明显收窄。电池组件环节整体好转,除晶澳科技外,隆基、晶科、天合、通威等企业三季度业绩均环比改善。电池环节受欧洲市场需求走弱影响,部分企业利润承压,但预计四季度将随需求回升而好转。
逆变器环节表现分化。禾迈股份、昱能科技因欧洲户用市场及微型逆变器需求下滑出现亏损,但储能业务快速增长未能完全抵消影响;德业股份受户储市场走弱拖累,利润增速放缓。阳光电源以118亿元净利润领跑光伏产业链,固德威因海外户储放量成为三季度最大黑马,净利润接近1亿元。全球储能市场持续放量,尤其是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需求激增,成为逆变器行业景气上行的主要驱动力。
辅材环节中,胶膜产业链三季度经历至暗时刻后价格回升,出海步伐加快。福斯特海外市占率达60%,营收占比提升至25.48%;赛伍技术越南产能满产,海外收入大涨51.64%。光伏玻璃行业快速反转,福莱特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增143%,库存从7月初的20天降至9月底的7天。智能支架龙头中信博因竞争加剧出现亏损,而光伏设备企业利润整体走弱,但捷佳伟创、迈为股份等企业通过加速出海开拓新增长点。
光伏行业三季报显示,供给侧改革和行业自律成为扭亏关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主材各环节确定成本价,推动行业价格回升,优质企业率先盈利的趋势或不可逆。需求侧放量虽能提升盈利能力,但供给侧改革才是决定盈亏的核心因素。例如,硅料环节开工率提升可大幅降低完全成本,按当前售价即可实现良好盈利。
储能市场需求超预期增长,成为光伏企业估值分化的重要因素。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在需求侧响应推动下高歌猛进,大超市场预期。阳光电源、德业股份、阿特斯、天合光能等企业因在储能市场占据先机而备受关注,天合光能甚至上调2026年储能出货目标至同比翻倍。尽管未来储能市场竞争可能加剧,但“含储量”仍将成为企业中期估值的关键指标。
户用市场走弱成为普遍趋势,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领域,户用需求增速均明显放缓。禾迈股份、昱能科技等企业因欧洲户用市场及微型逆变器需求下滑而业绩承压,转而聚焦工商业市场。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凭借成本管控和技术优势脱颖而出,光伏行业或从“贝塔行情”转向“阿尔法行情”。福斯特、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通过扩大成本优势、加速技术迭代,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技术创新成为光伏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核心。随着行业盈利改善,优质产能升级意义凸显,BC技术、TOPCon2.0技术、热管理能力等与AI数据中心深度耦合的技术,有望在高端市场展现较高溢价率。掌握符合时代潮流、服务好AI大势的新技术企业,将率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