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GTC DC大会上,英伟达向外界展示了其AI-RAN战略的最新进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对Aerial技术的深度布局。这项被视为未来通信与计算融合关键的技术,正通过一系列生态合作与产品创新,逐步重塑6G时代的产业格局。
AI-RAN的核心逻辑是在通信基站中嵌入算力,使海量场景计算无需依赖云端,直接在基站完成处理并返回终端设备。这种模式带来两大显著优势:一是大幅降低传输成本与云端算力压力,二是将时延从毫秒级压缩至微秒级。以自动驾驶为例,50毫秒以内的时延可保证游戏流畅运行,但若应用于高速自动驾驶,现有时延将导致严重安全隐患。而AI-RAN通过将算力中心推进至用户周边,可使时延降低90%以上,为高时延要求的场景提供技术支撑。
Aerial技术的演进轨迹清晰可见。2019年洛杉矶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英伟达首次推出Aerial SDK工具,旨在支持GPU加速与软件定义的5G无线接入网。彼时正值5G概念火热,何同学拍摄的5G视频获得数千万播放量,而Aerial也由此被贴上"5G原生"的标签。随后五年间,Aerial从工具箱升级为产学研服务平台,2021年发布的《NVIDIA Aerial GPU Hosted AI-on-5G》论文明确其定位为下一代无线与AI研究的开放平台。同年推出的Aerial A100计算平台,通过整合BlueField-2 A100芯片,为AI-RAN提供了基础计算架构。
技术生态的扩张在2022年后进入快车道。英伟达陆续推出DOCA GPUNetIO、Sionna库、Aerial Research Cloud等工具,分别实现GPU直连网络、通信系统神经网络集成、5G/6G网络研究沙盒等功能。这些创新最终汇聚成2024年的生态爆发:2月成立的AI-RAN联盟囊括软银、爱立信、诺基亚等产业巨头,目标直指AI原生6G网络;3月推出的6G研究平台整合Omniverse生态系统;9月正式发布的NVIDIA AI Aerial平台,则以一站式解决方案覆盖无线网络优化与生成式AI体验。
在2025年10月的GTC DC大会上,英伟达抛出三枚重磅棋子:开源Aerial软件、10亿美元入股诺基亚、推出Aerial RAN Computer Pro平台。开源后的软件可运行于DGX Spark等多元平台,这款全球最小的"AI超级电脑"能本地执行2000亿参数模型推理,为开发者提供便利。与诺基亚的战略合作更具战略意义,英伟达通过2.9%的持股比例,既避免引发行业抵触,又获得3GPP标准制定中的关键投票权。新推出的ARC-PRO平台则直接对接基站,支持5G向6G平滑过渡,其"驱动美国重返电信领导地位"的口号,彰显英伟达的产业野心。
对比英伟达的CUDA生态战略,Aerial的演进路径呈现显著差异。CUDA通过十年高校生态培养形成护城河,而Aerial仅用五年便完成从工具到生态的跨越。这种加速得益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没有顶级玩家的支持,AI-RAN将沦为空中楼阁。诺基亚的加入恰逢其时:这家老牌厂商在欧美5G市场节节败退,与英伟达的合作或助其重获美国市场份额。其"2030年计划"中AI优先、云连续体的战略,与英伟达的技术构想高度契合。
在6G标准制定的关键节点,英伟达正通过3GPP投票机制扩大影响力。2025年的release 20与2026年的release 21将分别完成5G-Advanced终局与6G标准首版,英伟达需要在这两年窗口期内确立AI-RAN的技术话语权。诺基亚作为3GPP中与华为、爱立信、高通比肩的投票权重方,其支持对英伟达至关重要。
产业格局的变革已现端倪。AI-RAN的普及将使通信服务商转型为云服务商,传统云厂商的格局面临重构。英伟达的Omniverse数字孪生平台,已能实现从单个基站到城市级6G系统的物理级模拟,为这种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在应用层面,L5自动驾驶、机器人、XR设备、工业数字孪生等场景,均因AI-RAN的低时延、高算力、群体智能调度特性而获得突破可能。